徐亞琪 孟慶巍
(1.蓋州市氣象局,遼寧 蓋州 115200;2.凌源市水務局,遼寧 凌源 122500)
一般氣象條件,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滿足作物正常生長需要的一些氣象條件,主要包括光照、溫度、水分、風等氣象因素,這些條件充足,作物就能很好的生長,開花結實,取得豐產豐收。而氣象災害主要是指由暴雨,干旱,高溫以及霜凍等多種多樣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災害。由于近年來氣候的不斷變化,我國大部分地區也開始頻繁出現各種自然災害天氣,并且發生的種類具有多樣性,影響的范圍比較廣,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在這些氣象災害之中,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要數干旱和雨澇,這兩種自然災害不僅發生的頻率較高,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嚴重的。同樣氣象災害也會對水利工程設施造成安全風險隱患。本文將對這些內容做出簡單分析。
作物生長發育的生態因子中,風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為風能起到使空氣流動,達到調節作物內外各層次溫度和濕度的效果,使各層次的溫濕度達到平衡狀態,避免過高或過低,使作物的生長環境趨于良好,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另外在風能力作用下農作物的花粉或者種子能向遠處傳播,受粉和繁殖才能得以進行。
光照的作用主要是為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作物葉片中的葉綠體在吸收光能后,合成葉綠素,進行物質積累,促使作物生長]萬物生長靠太陽,光照是作物生長的重要條件,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光照增強,光合作用就加強,但也有個限度,過強反而會破壞作物機體,影響生長,光照太弱,農作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生長就無法進行。一般作物在強光下,株高降低、節間縮短、葉色濃綠、籽粒飽滿、根系發達;弱光下作物節間較長、株高增加、根系發育不良、抗性降低。大多數農作物在適合的溫度下,才會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態,超出這個溫度范圍,作物的生長發育就會無法進行,可見,光照和溫度對農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水分也是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離不開水,一般農作物中水分含量要占體重的70%-90%。水分是農作物的重要組成,農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養分的傳輸、吸收都必須在水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水分如果不足,作物因缺水而無法進行養分傳輸和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受到影響,水會如果過多,植株會徒長,根部會因水多缺氧而停止呼吸,無法吸收養分,導致作物枯萎或死亡。
光照、溫度、水分、風等這些氣象條件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其中的一個條件變化對其他條件都會產生影響,引起相應的變化,比如光照增強,溫度就會升高,水分就會快速揮發,引起空氣流動,會影響風的變化。
(1)氣象災害中的冰雹災害屬于自然天災,對農作物的襲擊程度相對其他自然災害較大。冰雹突然從天而降的話,農作物的額葉子和根莖均會受到傷害,并且農作物受傷害的程度是隨著冰雹的變化而變化的。
(2)氣象災害中的干旱主要由春旱與夏旱組成。春天是小麥開始返青、成長的季節,同時也是播種其他大春農作物并進行育苗的季節。春天的天氣溫暖多風且少雨,因此,造成大春農作物延遲播種和育苗的時間;夏天是小麥開始旺盛生長的時期,這個時期天氣炎熱,所以,水分蒸發就相對較快。
(3)氣象災害中的水災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例如,以水稻舉個例子。連續的降水量是田地里積滿了水,由于缺乏陽光的照耀,水分不易被蒸發,因此,水稻在生長的中期不能夠受到充分的光照資源,造成水稻生長的速度降低,直至最后出現莖葉旺盛,稻根枯黃的現象;如果暴雨突然降臨,那水稻的莖葉將會受到嚴重的襲擊,甚至出現水稻葉片被打破,莖葉被折斷等現象。
(4)氣象災害中的霜凍災害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霜凍災害極其容易的將農作物體內的水分進行凍結,使一些正處于發育期的農作物嚴重受害。
那么如何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呢?可實施以下措施:
(1)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加強對農田的管理
氣象災害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現象,某種程度上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氣象對農業生產的傷害擴大。
(2)建立氣象災害防御機制
針對氣象災害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制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防御制度,要求各級政府加強對氣象災害的重視,并建立一定的防御設施,降低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危害。
(3)樹立氣象災害防護意識,增強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在農村興建氣象防災宣傳和教育的管理機制,針對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損害進行宣傳,增強人們的自然災害防護意識,盡一切可能的去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的災害。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影響其安全運行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主要如下:
(1)局地突發性強降水的影響。一般水庫壩址多選在峽谷、河谷等處,一旦出現局地突發性強降水,極易因泄洪不及時導致廠房淹沒、設備毀壞以及潰壩、沖毀溝渠等危害。
(2)大范圍洪澇災害的影響。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出現極端大范圍洪澇災害時,水庫庫容極易陡增漫過排洪口,發生管涌、泄漏、水庫決堤等危害,影響到水利設施的安全運行,威脅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強雷電、風雹災害的影響。強雷電、風雹等災害極易破壞水利設施的運行管理系統,如大壩監測系統、雨情測報系統、水庫自動調度系統等,一旦遭受雷擊將導致運行管理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影響水利設施的安全。
(4)滑坡、泥石流等衍生災害的影響。對于山高坡陡的地區,強降水易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山體崩塌等地質災害,直接影響到水庫、溝渠等水利基礎設施的安全。
近年來給農作物造成最大危害的氣象災害頻繁發生,因此,針對氣象災害的預測和防御,氣象部門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和研究。諸如對氣象災害的防控技術要積極推廣,對氣象災害檢測系統要及時準確的建立等,盡量將氣象災害對農業影響降到最低或者避免。同樣,只有對水利建設區域的氣象條件進行綜合了解,采取合理的對策來應對氣象條件的影響,才能保證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
[1]霍治國,王石立.農業和生物氣象災害[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
[2]王馥棠,趙宗慈,王石立.氣候變化對農業生態的影響[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