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肖蓓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 呼和浩特 010040
隨著我國的地質勘查單位的內部運作機制和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地質勘查工作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會計制度作為地勘單位的一個重要的內部控制機制,為了適應地勘工作的發展變化,地質勘查會計制度也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新。
我國在地質勘查單位的管理屬地化后,地質勘查費用基數在各地方財政機構仍做了保留,用于地質勘查工作、相關單位退休人員以及經常性費用支出等方面。由此可見,地質勘查費用基數的會計核算和預算管理并不復雜。費用基數可以通過當地的一些財政部門公開并且公平的進行支付和轉移。地勘工作撥款和支出仍然是地質勘查會計核算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對于地質勘查單位的退休費和富余人員費用方面的核算通常會用到其他經費支出。同時在地勘生產科目下對地質勘查單位的相關地質項目進行核算,通過管理費用對地質勘查單位的運作費用進行核算。
所謂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所產生的,按照市場規則施工方和投資方進行費用核算和配置。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性的地質勘查工作增多并且大量資金涌入地質勘查業。
進行國土資源調查的項目,各地區的地質勘查工作的相關基金項目以及中央安排的地質勘查相關的基金項目等地質勘查工作都屬于公益性的。以上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仍然是首先政府撥款之后進行地質勘查工作最后對收支情況進行上報審核的過程。
隨著我國的地質勘查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地質勘查單位會用閑置資金的一部分來用于副業的發展。隨著這些用閑置資金發展的產業的投入市場,如何做好當前形勢下地質勘查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用好、用活資金,提高地質勘查單位的經濟效益,也是必須考慮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地質勘查單位執行的《地質勘查單位財務制度》《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自1996年頒布實施以來已經有19年的時間,地勘單位在經營管理體制和業務范圍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地勘單位實行了屬地化管理,并且不再承擔國家的地質勘查任務;地勘單位的業務范圍不在僅限于地質勘查,而是多元化發展與地質勘查相關的礦產開采,金屬冶煉與制造等產業。因此,地質勘查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要依照實際工作的需要來展開,順應新形勢下地質勘查活動對地質勘查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新要求。
現行制度規定,對取得探礦權等的地質成果,先通過地勘生產歸集其取得的實際成本,地勘單位擁有的各項地質成果并不是全部計價入賬,只是用于自行開發、轉讓或向其他單位投資的地質成果,才應作為資產計價入賬。這種規定主要基于地勘單位的主業是地質勘查工作,地質成果是其主要產品的考慮,過分強調了地質成果存續過程中進行地質勘查的生產性特征,忽視了地質成果的資產屬性。這種既不同于實物資產,又有別于無形資產的知識性、信息性資產在地勘生產下歸集的核算方式不利于地勘單位對地質項目的管理和控制。
以往的資金來源渠道是單一的,融資方式以國家財政撥付為主。隨著單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業逐步走向市場,更多地參與市場競爭。國家也鼓勵和支持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地質勘查的隊伍中來,在資金獲取方面企業可以自籌資金,已滿足業務發展對資金需求的不斷增長,出現了以前不曾使用過的融資方式。如何對這些新的融資方式進行核算在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中并未做出相應的規定。
現行制度對于不同地質項目的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隨著我國地質勘查單位的屬地化,各個地質勘查單位承擔的國家所下達的地質勘查項目的情況相對少,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地質勘查成本核算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失去意義。
在市場的公平公開競爭中存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對市場的實時動態很難把控,同時市場極高的資產損失的數量和頻率具有非常大的風險性,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等都會發生一定的資產減值,尤其是作為地質勘查工作產生的采礦權和探礦權等資產有著極大的不穩定性和風險性,在會計制度中僅僅對壞賬準備進行設置的規定,已經不符合會計制度應該遵守的謹慎性原則,對地質勘查單位資產情況的反映不能做到真實性和客觀性。
應適應新時期地質勘查經濟的要求,根據業務類型完善會計制度,從而實現業務類型的創新。為了跟上市場化進程,地質勘查單位應堅持事業性質的基礎上實行企業化經營,地質勘查單位應該具體地分為公益性和商業性的地質勘查工作部門,按照不同業務部門的業務類型來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會計制度。
地質勘查單位對現已取得的地質成果沒有所有權,只是在結算價款時進行入賬(在入賬時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并不是作為無形資產)。地質成果已經提交但是沒有給協議或合同單位接受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對于沒有任何使用價值的應該當成廢品損失進行相應處理,對于有使用價值但是被協議或者合同單位拒絕的,應該把其作為無形資產并進行登記,當到了出售或者轉讓后,再確認最終收入。
為了使地質勘探單位的資產情況得到更加真實客觀地反映,相應資產的準備金應該在財務核算中增設出來,并且在核算時針對地質勘查工作的實質進展情況進行及時的提取和沖回。
由于地質勘查活動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等特點,其勘查過程周期長,投入產出比例不確定,因此,地質勘查單位應該準確地核算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狀況,對其所擁有的固定資產進行相應的年限折損的成本扣除,以降低地質勘查的經營風險,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這個基礎上地質勘查單位還應該建立資本虧損制度,對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價值虧損的核算,從而規避可預見的風險。
地質勘查單位在年終時需對其財務狀況進行會計匯報,在提交報表時,針對不同的部門應該提供不同的報表。如針對本年度地質勘查的預算執行情況,地質勘查單位應該提供地質勘查部門的決算報表;針對地質勘查單位的財務狀況、盈利虧損狀況等,地質勘查單位應該按照企業會計報表的格式提供企業財務報表:針對績效考核的狀況,地質勘查單位應該提供內部決算報表等,以此來反映各部門的任務執行狀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地質勘查工作越來越重視,同時地質勘查單位的自身運行機制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作為支撐地質勘查經濟發展的會計制度,應該及時發現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會計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并經過分析,對會計制度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促進我國地質勘查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1]師紅聰.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2,(7):42-44.
[2]韓爽,韓繼深.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亟待改革與創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0,23(4):40-43.
[3]朱堂華.地勘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建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2,25(1):48-49,53.
[4]常國兵.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創新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