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開偉
大額存單以銀行信用為基礎,是一種相當于零風險的理財工具;可轉讓,流動性強;可作為出國保證金開立存款證明,還可用作貸款抵押,這些功能是理財產品無法相比的。
從目前看,推出大額存單,一方面會帶來銀行負債成本快速上升,對銀行的發行積極性勢必產生一定影響。
《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6月2日正式公布并施行,規定個人投資人認購的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30萬元,機構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結合利率市場化推進進程和金融市場發展情況,央行未來可對大額存單起點金額適時進行調整。
大額存單是什么?大額存單全稱為“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由商業銀行發行的一種金融產品,是存款人在銀行的存款證明。大額存單與一般存單的區別是,前者期限不低于7天、金額為整數,并且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只不過需要折讓出一部分利息給受讓人。
大額存單的推出是大勢所趨和水到渠成之事。一是我國除存款外利率管制已全面放開。經過多輪調整后,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已擴大到基準利率1.5倍,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顯著提升,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存款定價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同業存單市場快速發展也為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業存單于2013年底正式推出,截至今年4月末,銀行間市場新發行的同業存單累計已超過1.04萬億元,發行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5倍。
大額存單作為一種新的貨幣市場工具,為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利率全面市場化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對銀行來講,大額存單推出后,吸收資金的規模、期限、時機都將由其自主決定,利率隨行就市,提高了銀行負債的主動性,也豐富了其主動負債的渠道;另一方面,大額存單不能提前支取,只能流通,也確保銀行負債的穩定性。
對于個人和企業而言,大額存單基本屬于無風險收益產品,存單安全性幾乎與存款無異,且利率較一般存款高,并能在二級市場流通,這為偏好安全性和流動性的投資人增加一條新的投資渠道。許多企事業單位的資金無法購買理財,但可以通過協議存款或大額存單來進行投資。
大額存單門檻定在30萬元,對定存的沖擊并不大,因為現在市場上30萬以上的資金,多在買理財產品,很少有定期存款的。
大額存單與理財產品有什么不同呢?其一,從收益上來看兩者很接近,但理財產品屬于預期收益,收益與風險并存;而大額存單是以銀行信用為基礎,收益是受保護的,是一種相當于零風險的理財工具。其二,大額存單可轉讓,流動性強。其三,大額存單可作為出國保證金開立存款證明,還可用作貸款抵押,這些功能是理財產品無法相比的。
在互聯網金融、牛市雙重夾擊下,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受到較大沖擊。雖然理財產品已實現利率市場化,但從投資者角度分析,大額存單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兩者收益率差距較小,且大額存單可以快速在二級市場進行套現,交易成本較低,能滿足投資者緊急調用資金的需求,加上其投資期限更長,因此會對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產生替代效應。雖然有30萬門檻,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門檻肯定會不斷下調,大額存單將占據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的絕對市場份額。
從目前看,推出大額存單,一方面會帶來銀行負債成本快速上升,對銀行的發行積極性勢必產生一定影響。據推測,一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約為4.1%—4.2%,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出了很多;靜態測算顯示,大額存單的推出負面影響2015年利潤0.6%,負面影響2016年利潤2%左右。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如果不是在存款大幅下滑狀態下,發行大額存單的動力是不足的;尤其是一些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存款競爭壓力不大情況下,更沒有發行大額存單必要,干嘛非要讓負債成本上升呢?另一方面會對中間理財業務帶來不利影響,銀行未必會熱衷發行大額存單。
從當前經濟金融運行狀況看,筆者認為央行推出大額存單的最大意義,在于確保存款利率市場化之后不出現金融騷動,不對國家經濟發展帶來障礙。用比存款更高利率、可流通轉讓、可質押、可提前支取和贖回的大額存單來穩定商業銀行存款,有利于防止商業銀行陷入存款流失和融資成本急劇上升這兩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