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張 震
(安徽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農業價值鏈。是指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中的價值活動,包括農業生產原材料的購買及農產品的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參與這些活動的主體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者及收購者、農產品加工者、儲運商、農產品收購商等。
2.農業價值鏈融資。價值鏈融資是指價值鏈上各個環節的參與者的融資過程,即資金流入價值鏈各個環節的過程。農業價值鏈上的各個參與主體,包括原材料供應者及收購者、農產品加工者、儲運商、農產品收購商等,這些參與者的融資過程就是農業價值鏈融資。農業價值鏈上的任意環節的融資不僅影響本環節的生產效益,也會對其他環節的效益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從而導致整條價值鏈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不高或偏低。而農業自身的弱質性和資本的逐利性,導致農業金融業的發展并不足以支持農業價值鏈上的每個參與者。這使得農業價值鏈上的某些薄弱環節由于需求資金得不到滿足而影響了整條價值鏈的價值增值。
根據價值鏈的參與主體相對于價值鏈的位置,可將農業價值鏈分為兩個類型:一是價值鏈鏈內融資,指價值鏈上的一個參與者從價值鏈上其他參與者處取得資金的方式,即價值鏈上各參與者之間的資金流動。二是價值鏈鏈外融資,指從價值鏈外部將資金有效注入價值鏈中,一般來說,就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價值鏈中的相關主體作為一個整體,從整個價值鏈出發,為價值鏈的參與者提供融資需要。
農業價值鏈鏈內融資一般表現為龍頭企業直接向農戶或者價值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包括直接的現金融資和以實物形式進行的融資,具體有預付貨款、直接借款或賒銷生產材料等形式。在我國的農村地區,經濟相對比較落后,金融行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比較緩慢。對于農民或中小企業而言,從金融機構中取得貸款十分困難,導致農民或中小企業在生產活動中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農業價值鏈鏈內融資模式的組合主要有兩種:“龍頭企業+農戶”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
1.“龍頭企業+農戶”的鏈內融資模式
“龍頭企業+農戶”融資模式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起點。該種融資模式的參與主體較為單一,只有企業和農戶。“龍頭企業+農戶”融資模式的最初起源是一些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以保證相對穩定的農產品原材料供應。
“龍頭企業+農戶”融資模式作為農業產業化的起點,主要是龍頭企業通過與農戶簽訂訂單合同,將資金通過價值鏈延伸到農戶。一方面,農戶以農產品作為抵押,龍頭企業按照金融機構以貸款的方式向農戶提供資金。另一方面,龍頭企業直接為農戶提供種子、肥料等生產原材料,農戶按照合同為企業提供優質的農產品。一般來說,龍頭企業會對農戶實行保護措施,收購時實施保護價格,并且會優先收購。龍頭企業會對收購來的農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再加工等價值增值活動,并最終將成品推向市場,進行銷售。龍頭企業通過與農戶簽訂合同,帶動農戶進行專業化的生產,從而實現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一體化經營。
2.“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鏈內融資模式
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單一的農戶生產方式逐漸轉變為專業合作社的集約化生產。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不再與分散的單一農戶簽訂生產協議,而是由公司與農戶自發組織的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由專業合作社統一向農戶收購產品,再由專業合作社提供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通過與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一方面,降低了訂單成本;另一方面,相對于與農戶直接簽約來說,可以大幅度降低合約的違約率,使龍頭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有利于價值鏈鏈內的資金流動。與“龍頭企業+農戶”融資模式相比,更有利于整個價值鏈的穩定。
“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鏈內融資模式的具體流程是:首先,農戶自發加入專業合作社,并與合作社簽訂協議,授權合作社代為行使權利;其次,由合作社作為代表與龍頭企業簽訂農業訂單;然后,龍頭企業基于簽訂的訂單向專業合作社提供預付款或種子、化肥等;再然后,專業合作社從農戶處收購農產品,并將收購到的農產品統一交付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收到農產品后,扣除預付款或物資費用,將剩余款項轉到合作社賬戶上;最后,由合作社將收到的龍頭企業發過來的余額,統一發放給農戶。
農業價值鏈鏈外融資一般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以價值鏈為基礎,通過龍頭企業授信或擔保等方式為價值鏈中的參與主體提供資金支持。農業價值鏈鏈外融資模式的組合主要有兩種:“銀行+龍頭企業+農戶”和“銀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
1.“銀行+龍頭企業+農戶”的鏈外融資模式
“銀行+龍頭企業+農戶”的鏈外融資模式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農業價值鏈注入資金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龍頭企業與農戶的長期合作關系為基礎,由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擔保,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銀行貸款直接發放給價值鏈上的農戶。另一種是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通過龍頭企業增加授信的方式,直接將資金注入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后,以提供生產資料和技術、直接借款等方式為價值鏈上的農戶提供生產所需資金。在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整個農業價值鏈中,龍頭企業與價值鏈上其他參與者存在著密切的利益關系,銀行等金融機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向整個農業價值鏈注入資金。
2.“銀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鏈外融資模式
“銀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鏈外融資模式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基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戶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專業合作社作為中介,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首先,專業合作社憑借與龍頭企業簽訂的訂單合同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由銀行為專業合作社提供融資,再由專業合作社將資金轉借給農戶。專業合作社將農戶生產的農產品收購后,統一銷售給龍頭企業。在資金結算時,銀行與龍頭企業簽訂協議,由龍頭企業協助銀行在農產品收購款中將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本息代扣,將扣除貸款本息后的余額支付給專業合作社。
通過上述分析,農業價值鏈鏈內融資和鏈外融資各有優缺點。由于鏈內融資不需要借助銀行或其他外部金融機構,僅依靠價值鏈上各個參與主體融資,所以其優點是節約了交易成本,也一定程度上農戶的經營風險。缺點是若資金缺口較大,可能僅依靠價值鏈內部融資無法解決資金問題。而價值鏈鏈外融資也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一方面,將價值鏈上的龍頭企業與農戶等弱勢群體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增強了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鏈外融資從整個價值鏈出發,不僅提高了信貸資金的可得性,而且信貸互聯機制使得農戶的違約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戶的違約率。但缺點是鏈外融資的交易成本要高于鏈內融資。鏈內融資和鏈外融資都是農業融資的有效途徑,且兩者的相互配合能夠更有效地緩解農業融資難問題。保證農業價值鏈資金流的長期與穩定,提升農業價值鏈的整體競爭力。
農業價值鏈融資作為解決農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對不同融資模式的對比分析,發現各種融資模式均有其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因此,優化農業價值鏈至關重要。
從政府層面,首先,加大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農業價值鏈融資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其次,搭建招商平臺,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價值鏈。最后,完善風險管理體制,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降低農戶融資成本。
從銀行層面,首先,要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其次,要使得銀行金融服務與農業生產特點相適應。最后,可加強信貸風險控制,建立健全保險、擔保體系,分散銀行信貸風險。
從公司層面,首先,龍頭企業要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最大程度地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其次,龍頭企業應將農戶的利益與自身利益更多地結合,可讓農戶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公司利益分配或公司以返利的形式將農戶的利益與公司的經營相掛鉤,提高農戶生產積極性。最后,加強與專業合作社的合作,提升農業管理水平。
從農戶層面,首先,要提升信用水平,避免出現信用危機。其次,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種養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生產經營風險。最后,加強與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聯系合作,依靠農業價值鏈獲得資金支持。
[1]王剛貞.基于農戶視角的價值鏈融資模式研究[J].財貿研究,2015,(2).
[2]耿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融資研究——基于農業價值鏈融資視角[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位榮秀.融資成本視角下的農業價值鏈融資[D].合肥:安徽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陳曉.河北省縣域特色農業產業化融資創新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趙磊.我國農業價值鏈融資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