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者:郭 萌 紀文文
為加強黃河兩岸人民群眾經濟、文化、物質交流,當地政府或集體可選取有利位置,報黃河河道主管機關審批后,在黃河下游架設浮橋,與周邊黃河大橋相結合,徹底解決了八十年代船舶渡河的弊端。
經權威數據發布,目前黃河下游(山東段)浮橋數量達到55 座,均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據不完全統計,55座浮橋平均月收入在10 萬元左右。黃河河道主管機關水政部門定期檢查或不定期抽查,未出現安全事故,但存在較多安全隱患。
黃河水沙變化極為復雜,且尤以下游為甚。以現有的監測手段無法準確判斷黃河的水沙變化,在伏汛、秋汛、凌汛時期對下游防洪工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害。
在上述水沙條件下,黃河浮橋的架設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來水對下游防洪工程的損毀。
通過理論分析并對黃河下游(山東段)20 座浮橋進行走訪,將研究區黃河浮橋存在的隱患總結如下。
浮橋經營管理一般采取承包形式,將浮橋的經營權承包給個人,管理者每年僅收取承包費即可。浮橋經營者往往重經營輕管理,在日常經營中,對浮橋自身的安全檢查往往流于形式,對黃河主管部門發現問題時尚能積極整改,但日常自身應該加強的安全監管卻往往嚴重缺失,造成了安全隱患累積,極易形成安全事故。
黃河浮橋以小、快、靈著稱,能夠解決中小型車輛經濟渡河的要求,但是經營者往往追逐經濟收益,將大型、重型車輛放行,大型、重型車輛通行過程中對浮橋鏈接部位、過往行人車輛會造成較大的安全威脅。
黃河下游伏汛、秋汛水量較大,且近年來突變天氣較多,極易快速形成洪峰,如若浮橋拆除不及時或拆除不到位,則洪峰過橋時極易壅高水位,造成二次洪峰沖擊周邊堤防。
黃河下游凌汛期,如遇武開河,則浮橋因河道結冰無法快速拆除,同樣可造成二次洪峰,且洪峰夾帶冰凌,對堤防及浮橋沖擊危害更為嚴重。
黃河河道主管部門應該根據自身職責,對轄區內的浮橋定期不定期的無死角進行檢查,發現問題,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如不整改,可依據《黃河下游浮橋建設管理辦法》暫停浮橋運行。
黃河河道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對浮橋運行管理者的培訓教育,在技術層面對黃河浮橋易出現的隱患提高辨識度,將安全問題擺在生產管理第一位。
應在浮橋兩端架設限高架,顯眼位置擺設限速牌,在收費口鋪設地磅,對超高、超重車輛禁止通行。設置雙向車道、人力車道標識,引導過往車輛行人正常通過。
在上游天氣突發異常、或接黃河河道主管部門通知后,應不分晝夜動用機械力量對浮橋進行拆除,黃河河道主管部門應安排專人進行現場監督指導,確保浮橋按時拆除到位。
定期進行各類突發情況下的處置隱患演習,將各類突發情況科學處置方案貫徹到浮橋經營管理者中,使其出現隱患能夠從容正確處置。
我們在肯定黃河浮橋利惠兩岸作用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存在的安全隱患,更應該通過加強巡查,排查隱患,加強管理,設置標識等手段將隱患排除在萌芽之中,使黃河浮橋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為兩岸人民帶來交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