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城關鎮小學)
導學案是近年來國內興起的一種備課方法和教學程序,在包括小學數學在內的各年級和學科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導學案教學,不僅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夠使得師生明確每節課的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若導學案應用不當,不僅難以實現高效課堂,還會降低課堂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合理設計導學案,采取一定的措施恰當運用導學案,從而充分發揮其優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般來說,導學案設計和實施基本模式中主要包括出示目標、依案自學、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精講疑難、知識歸納、拓展延伸、當堂訓練、作業布置和課后反思等環節。
出示目標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標,一般應體現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導學案設計的目標應盡可能地詳細,以使學生更好地明確目標,同時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每個課時的目標不應超過4 個;依案自學是讓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獨立探究完成導學案中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模塊,為保證自學的效果,應確保學生在自學前對基礎概念、知識及學習目標等有一定的了解;在自學的基礎上,對于不懂的內容,可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使學生通過共同的探究的解決較難的問題;完成自學和合作交流學習后,由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展示的內容主要為解題的易錯點、關鍵點、知識學習規律方法、自學和合作學習中的體驗、感悟等;根據學生展示的學習成果,教師針對學生學習中的重點疑慮、問題等在學生匯報成果的過程中或匯報成果后進行講解、點撥;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完成導學設計中的知識歸納模塊;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補充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完成拓展延伸后,在課堂上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完成導學設計上的練習題;師生共同整理總結課時學習中的重難點、易錯點等,可先讓學生回憶課時所學的內容,針對自己不足的補充的相關的知識后,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總結,完成課堂教學。除課堂環節外,在學生利用導學案學習前,教師還應布置預習作業,在課堂開始前,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檢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以提升教學效率。還應重視的課后反思環節,在課后有意識地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環節進行思考,在不斷反思過程中積累經驗、改進教學,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問題是導學案導學功能的重要載體,精心合理的問題設計,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有效開展探究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設計導學案的問題時,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首先設計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如在學習“連加連減應用題”時,在自主探索環節中,設計“購物”的情景:元元和媽媽一起去逛商場,元元看上了一雙價格為45 元的鞋子,媽媽看上了一頂價格為50 元的帽子,開好發票后,到柜臺付款,媽媽的錢包里共有300 元,想一想,媽媽會怎樣付款呢?通過設計與生活情境相關的、開發性的問題,不僅能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還能避免諸如“付款后媽媽還剩下多少錢?”等傳統的固定式問題對學生思維的禁錮,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由于年齡小,學生智力發育尚未成熟,自學能力有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學能力普遍較低,加之數學本身的特點,重難點的自學有一定的難度,而由于學習中的重難點通常又是關鍵點,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更應當著重注意課時學習中重難點的細節問題,提高導學案的質量。如在學習“找規律”時,本課時的重點應當是“找”的過程,而不是規律的應用,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設計導學案時應圍繞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免偏離教學重點。如桌子上擺放的小球顏色依次是白、白、紫、紫、綠、綠、紅、紅……積木的擺放依次是方形、圓形、方形、圓形……用看一看、劃一劃、擺一擺等方法,找找看有什么規律(如小球的顏色是兩個一組,積木單數是方形、雙數是圓形等),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尋找到規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對規律進行運用。
在運用導學案時,由于一般會使用固有的模板,如在內容設計中,主要有預習題、探究題、鞏固題、拓展題及檢測題,由于試題較多,加之小學生好動愛玩,容易使學生在使用導學案時出現急于做題,淺嘗輒止的現象,缺乏深入的思考,難以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使導學案難以發揮其應用的作用,因此為盡量避免這一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如導學案中設計的例題為“籃子里有18 個蘋果,桌子上有3 個盤子,把蘋果平均放在盤子中該怎樣放?”,在學生完成這一問題后,進一步出示例題“籃子里有18 個蘋果,媽媽又買來了6 個,平均放在6 個盤子中應該怎樣放?”“籃子里有18 個蘋果,大家吃掉了9 個,剩余的3 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讓學生比較出示的例題與原題的區別,引導學生對“加”“減”進行議論,幫助學生理解“總數”“剩余”等概念。
導學案著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體現了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理念,對于指導學生預習、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其也存在著預設過多、課堂環節多等不足,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注意把握一定的策略,避免導學案運用中的誤區,以最大限度發揮其應用作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1]陳紅云.我對小學數學“導學案”的一點思考[J].科學大眾,2011,(3):86.
[2]陳淑芬.導學案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效應用[J].考試周刊,2014,(57):74.
[3]姚曉霞.淺談小學數學導學案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一代,2013,(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