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林
(山東省昌邑市石埠初級中學)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種積極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都是建立在學生對認知對象濃厚的興趣基礎之上。中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正是學習的最佳階段。但由于此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很難安靜而長久地學習。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教學枯燥無味,學生被動參與,機械接受,直接降低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抑制學生思維興奮程度,抹殺學生的個性,而最終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與信心,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自然很難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的全面發展。要想取得教學的成功,就必須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情感因素的調動,指出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情感的培養,倡導趣味教學。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實現趣味教學,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主動參與其中呢?
傳統教學中師生處于教與學的對立面上,重教輕學,教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而學生則處于被忽略的地位,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溝通,學生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教師的高高在上,不可挑戰,這樣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將教師推向學生的對立面,學生畏于教師的權威而不敢有所逾越。這樣自然很難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科濃厚的興趣。而學生只有處于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之中,才能消除心理的不安,產生自由感與安全感,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才能真實地展現自我,表達個性,釋放潛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利用教師的親師性,來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與動力。
1.尊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視學生為平等的學習主體,與學生一起平等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么當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與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自然可以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自然也會將這種積極的情感遷移到教師所任教的英語學科上來。
2.信任。學生雖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英語基礎相對薄弱,但本身卻有著巨大的潛能。教師要堅信學生經過努力一定能夠取得成功,要對學生充滿期待與希望,少一些包辦代替,多一些自主選擇,讓學生有一個更大的展現自我的舞臺。這必將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盡情展現,從而實現自由而快樂的學習。
3.鼓勵。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漫長的,布滿坎坷與荊棘,有成功有失敗,成功可以激起學生學的動力,而失敗則可能會打擊學生的信心,而喪失斗志。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來自教師的鼓勵與認可,這樣才能勇敢地面對挫折,勇往直前。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鼓勵者,要在學生失敗受挫時用“Try again”等激勵性語言、鼓勵的目光等給予學生不斷的鼓勵,以讓學生以更飽滿的信心與更大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
即使某一種教學方法再有魅力,長期單一的運用也會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而無法不斷激發與保持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持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任務驅動教學。新課改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而是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課堂,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可以圍繞著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任務,讓各小組展開積極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充分地運用所學知識來不斷地解決子任務,為后面任務的完成奠定基礎。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機械灌輸,而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權,這樣可以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全程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構建知識。
2.組織情景會話。語言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脫離生活交際的語言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即使學生學會再多的詞匯與語法,但并不能用于交流與交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通過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或是模擬教學情景,來讓學生將語言的學習與特定的場景,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科學習的激情,而且可以讓學生深入語言的本質,達到語言知識的真正內化。
3.運用現代技術。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運用帶來了教學改革的勃勃生機。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將以往用語言來描述教材的枯燥教學轉變為以圖文聲像來傳遞教學信息的直觀立體而動態地呈現教學內容,新穎的角度、全新的界面,對于初中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可以同時帶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讓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豐富,類型更多樣,這樣的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能體現語言學科的生命活力,不僅可以激起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聽說技能的整體提高。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還原于真實的生活場景,帶給學生感官上的沖擊,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從而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這樣學生既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情景中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與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而語言是用來交流與交際的,這決定了英語學習的交際性。也就是說教師要設計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用英語的機會,將英語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水平的整體提高。
1.課前幾分鐘訓練。充分利用課前的幾分分鐘,讓學生圍繞著特定的話題來展開議論,可以讓學生來朗讀一段經典對話,或是講述一個幽默的英語笑話故事,或是一起來唱一首通俗易懂的英語歌曲等,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教學前的預熱,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而且也可以讓學生用英語來展開豐富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充分的聽、說、用英語。
2.開展角色扮演。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模仿與表演,這正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優勢。為了讓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來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將原本枯燥的學習轉變為生動的表演,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Market supper shopping,Calling,A trip,First aid 等,這些都是學生所感興趣的生活話題。我們可以圍繞著這些話題來讓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結合生活經驗,以小組為單位來自行設計劇本,進行劇本的編排與表演。這樣的活動給予了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劇本內容有個性,表演得栩栩如生,學生可以將語言與場景相結合,這樣更加利于學生交際水平的提高。
[1]李巧葉.趣味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研究.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32).
[2]徐永軍.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構與實施.基礎教育,2013,(04).
[3]陳小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數外學習,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