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霞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中心小學)
就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其本身來說是有它的特殊性,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培養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而且根據教師及研究者們本身所觀測的角度提出的方法策略也不一定適用所有的學生,所以不被家長及社會所接受,從而產生誤解,使拓展閱讀教學變得復雜,這應該引起教師及學者們的重視及思考。
現在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以及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家長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擔憂,小學語文教師肩負的壓力也隨之增大,這就需要完善在教學上的不足,以科學嚴謹的策略,鼓勵學生“愛讀”“品讀”“博讀”,讓拓展閱讀成為文本知識的延伸和補充。例如,在教《四季》這篇課文前,可以讓學生先把對四季的理解及感受寫一篇文章,要求字數不限,在上《四季》這篇課文時可以選擇在戶外學習,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氣息,也就更深刻了,但要注意讓學生課文的生字詞書會寫會認,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老師要讓學生了解書本上的知識是可以在實際中領悟的,這就是在幫助學生拓展語文閱讀能力,堅持了以教材為圓心,以學生們為主心骨,教師以引導孩子們從課堂學習拓展到課外閱讀上去,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立足文本、拓展開放,這樣學生才會圍繞教材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產生興趣,熱愛廣泛的讀書,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身心都健康成長,以適應為了未來發展所具備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一篇好文章若沒人品讀,那和一張廢紙一樣;若沒有文章可以讀,那思維能力就只能停留在原地了。沒有好的閱讀條件,就無法讓學生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益處,尤其是在小學,對知識的了解剛剛萌芽的狀態,而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沒意識到需要書籍在學生能拿的到的地方,學生手中沒有書籍,大部分學生便不會主動去接受閱讀,沒有自主意識,那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溝通,給學生準備一定量的閱讀,間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讀書品味和閱讀習慣。例如,在教《美麗的小路》這篇文章時應提前通知家長和學生一起進行朗讀和親子間的交流,并要求寫一篇童話故事,或制作一個藝術作品,落實檢查后,組織親子交流活動并共同評選出優秀的作品文章,過后老師應根據這一系列的活動進行思考和對后期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為拓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視野做出詳細的規劃。到上課時,應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這篇課文,找到不認識的字,要求主動提出來,和同學們、老師一起解決生詞生字,而后,老師應根據課堂氛圍讓學生理解這篇課文的含義和讀書的樂趣。
現在教師不再是文本解讀者的最有權威話語權的人,而與學生、文本、家長等進行對話的所相關聯的的眾人之一,這使得在新課程理念中,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從而成為了學生拓展閱讀并學習思考的組織者、促進和對話者。但小學語文老師在倡導學生自己創新閱讀和思考時,應針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及挑戰,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例如,在講《司馬光》課文前提問,以司馬光為原型提類似的問題,將故事主人公司馬光帶入到學生們自己的思想情境中,讓學生自己主導對故事的看法,教師應從學生的回答中將偏移的軌道帶入正軌,這樣,教師也從學生的言語間受到啟發和反思,增進情感及交流,豐富學生們的語言積累,并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不斷反思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思維拓展能力。
在以教導學可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將教材內容與課標要求的合理性進行審核預估,所以需要教師的有特色的解讀,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教材內容變成學習內容,擬定閱讀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活學活用,引發思維創新,同時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方式能否被學生所吸收,更應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讓學生學得出色!另一方面,應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孩子的閱讀能力的拓展,共同制定計劃,一起監督幫助學生主動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處于一個知識的海洋。小學語文老師應根據不同的課文向學生積極推薦不同類型的名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帶著自身的感受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樂于接受學習,這樣,知識、心靈、文化底蘊豐富了,老師的責任教學就是成功的。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老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及對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的把控,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在現有的閱讀學習上增強對思維的拓展,不斷激發大腦中的潛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1]趙麗娜.談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有效策略.學周刊,2014,(14):82.
[2]王魯梅,胡順偉.關于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學周刊,2014,(33):75.
[3]邵飛,邵明曉.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分析.中國校外教育,2014,(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