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新 付艷紅
(山東省郯城縣勝利中學)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們更加意識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學,才是在激烈的現代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新課標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信息的基礎上,要學會通過閱讀與歷史相關的資料獲得更多的信息,培養獨立思考研究的能力,教師要廣泛搜集相關歷史信息,補充課本上沒有涉及到內容,而這里所指的歷史信息就是史料。所謂史料,就是指研究和談論歷史時所根據的材料,白壽蠡先生關于史料的描述是“亦即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它是人們了解過去的重要信息載體,也是初中歷史教學中言之有據的保證。新課標更加重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史料的運用,也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通過課堂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意義重大。面對史料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高效率的使用史料,成為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在選取教材時可能會高估學生的認知水平,選取一些難度很大的歷史材料,這樣超過學生認知水平的史料運用,不僅不能達到目標,還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積極性,這是很容易必然忽略的一點。
史料的正確性和真實性對初中歷史教學至關重要,然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便捷的網絡搜索中尋找史料的同時也存在著極大地弊端。網絡上的史料雖然豐富,但是大部分資料的真實性有待考證,盲目的采用網絡上的資料會給學生形成錯誤的歷史知識和思想,造成誤導。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應該謹遵史料運用的步驟,即研讀、辨析、提取結論,但是目前很多教學在講解史料時研讀不到位,辨析不夠透徹,學生還沒完全明白就繼續講解下一個,這樣走形式的教學方式,根本達不到史料運用的目標。
初中歷史課本是經過教育教學專家嚴格篩選編制而成的,其中所涉及的歷史知識是學習其他史料的基礎,因此,在選擇史料時應該以教科書為基礎向外延伸,緊緊圍繞課本上的知識,選擇更加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典型性和啟發性,與課本上的知識具有互補性質的資料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再通過教師細致的講解,必然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增強歷史知識和真實感,不斷提高歷史水平。
真實可信的史料對初中歷史教學具有重要影響,部分缺乏真實性的史料,不僅會誤導學生的歷史思想和構建,還會對其將來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選擇真實可信的史料對初中歷史教學至關重要。首先,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得史料。通過網絡獲得史料縱然非常便捷,但是網絡資料的真實性確實很難保證,一旦采用錯誤的史料對學生、教學效率都會產生重要的負面影響,而通過正規渠道獲得的資料,真實性能夠得到保證,學生才能夠真正受益。其次,教師應對即將采用的史料進行謹慎的研究,檢查真偽。初中歷史教師擔負著學生學習歷史的責任,在引用史料時有責任對其真偽進行辨別,采用真實的史料才是教師保留其權威性的重要途徑,如果所選擇的史料出現很多錯誤,勢必會失去在學生心目中的信用,失去權威性。最后,學生盡量更具教師的建議和課程的規定查看相應的史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史料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研究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學生歷史水平和鑒別能力有限,獨立選擇的史料可能失真,例如很多學生將電視劇中的情景當做歷史資料學習,卻沒有發現很多電視劇夸大了歷史甚至與歷史根本不符合,失真的史料根本不能達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應有的效用。
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選擇,應該更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時間的規定選擇適量的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首先,對課本內容要有所取舍,要在有限的45 分鐘的課堂內處理好教材與史料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就能充分理解歷史知識,就需要教師在教材內容上選取精華部分,將不重要的地方舍去,作為課下了解讓學生去自學,而對重要的知識點就要進行相應的史料補充加以分析說明。其次,選擇史料要典型,不能過多,過多或造成學生的負擔,也會使本來緊張的課堂顯得更加急促,教師容易為了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而學生依然沒有理解透徹,教學效果不能實現,史料運用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最后,史料選用要適度,也就是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通俗易懂的史料,太難的史料會消磨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史料運用也不要牽強附會,形式主義上的史料只會畫蛇添足,白白占用課堂時間卻沒有實際效果,難以受到理想的效果。
培養學生獨立運用史料的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學史料有效運用的要求之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師應加強對史料的研讀和辨析,在教學過中對學生如何自主研究史料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辨別史料的可信度問題,讓學生在確保史料真實的情況下能夠讀懂史料。其次,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問題,學生積極提問,教師詳細解答,教師也要適當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史料,學會從中提取關鍵信息,逐漸提高自主研讀史料的能力。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尋找的史料進行適當的補充,豐富學生的資料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搜集、理解是史料的水平。
初中歷史教學中重視對史料的運用是新課標教學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史料的運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要正確面對這些問題,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運用正在經歷重要的發展時期,歷史本身飽含著大量的史料和素材,如何才能從歷史的軌跡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資料,提高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依然是廣大歷史工作者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
[1]李麗梅.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2]邵日高.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研究[J].文理導航,2010,(4).
[3]邱聰偉.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的合理運用[J].學周刊,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