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文
(魯中中等專業學校,魯中高級技工學校)
由于我國教育發展現狀的限制,很多地方的中等專業學校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還是以教材為版本和依據,那么教材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就顯而易見了。特別是在課改之后,一線的音樂教學對教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這一教學實際情況的變化和需要,音樂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可以適當的拓展教學內容,對現有的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育一線的初中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該以中專生為中心,在了解中專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整合教材,化繁為簡,深入淺出,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音樂知識點,真正做到活用教材教知識,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墨守成規地教教材。
無論是赫爾巴特還是杜威都秉承以學生的學為教育的首要,創新教學方法要圍繞“以學促教”來進行,改變“以教促學”的現狀。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 年重慶聚奎初中開始借鑒美國最新的翻轉課堂模式,率先在中國大陸的音樂中開展實踐研究,很快贏得了廣泛關注?;ヂ摼W視頻技術的使用,突破傳統課堂教學在時空、內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把教師課堂上的講授錄制成視頻提到了課前,節約了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練習反饋更加及時,增加了師生、生生互動的機會,更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課前:教師集體備課,制作導學案,然后由學科組教師代表錄制10~15 分鐘的教學精講視頻,上傳到“校園云”服務平臺。課中:學生在課堂先獨立做作業,對于難題則通過小組、師生之間討論協作予以解決。教學形式的翻轉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都有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翻轉課堂適應了不同能力和興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重復、單一的教學內容難免會讓中專生覺得枯燥乏味,時間一長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作用就是教師期望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它主要是指如果教師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多加關懷與愛護,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積極影響,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尊重與信任,從而激發出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反之,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表現出厭惡或是失望,不重視與學生交流思想,師生之間關系逐漸冷漠、疏遠,就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消極影響。因此,這就要求初中教師對待學生應該秉承公正的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理應對每一個學生都建立積極的期望,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到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特別是對待那些上課愛搗亂、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更應該努力發掘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關注他們身上某些積極的變化,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初中音樂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于中等專業學生來說,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般不夠理想,注意力很難集中,并且集中起來的時間也不長,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吸引他們的興趣。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巧妙精彩的設計課堂的導入,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得他們對課堂擁有濃厚的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一定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情,整合相關的因素,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對于課堂導入在形式上要多種多樣,在設計上要豐富多彩,在內容上要緊扣教材,主要是以激趣為主。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使教師之前有教學設計,每一個教學程序也是嚴格按照教學規律一一制定。但是在課堂上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卻常常會讓教師感到出其不意。特別是對于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由于中等專業音樂生想象力最為豐富,而且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會充滿好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部分學生問出,或者是表現出在教學設計之外的新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不僅不應該壓制,相反的還應該對其合理利用。這樣做,一方面是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保證的體現,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增強課堂民主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中專生對于不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很難給予關注,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偏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興趣是吸引他們學習的東西。至于興趣主要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感興趣。多媒體以圖像、動畫、聲音等優勢,全方位地給予學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音樂的教學中創造既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多媒體技術輔助的中專音樂課堂教學扭轉了以往那種依賴教師口述、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生動和直觀,也使得課堂由靜態變成動態,優化了教學過程,提升了教學效果。就拿中專音樂課堂中的音樂欣賞課來說吧,過去由于教學技術的滯后性,對于一些音樂欣賞課來說,很多的教師都是通過編故事、畫板畫、直接講授等方式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這些枯燥乏味的詮釋根本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很多的中專生對音樂欣賞課都是冷淡忽視,或者是在而不聽,視而不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改變了這一現狀,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實現可視化教學和直觀教學,通過專題片的播放,大師的講解,名人名家的專訪,音樂作品的解讀等來開闊音樂文化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梁?!酚⑴_抗婚這一橋段的鑒賞時,先由大提琴演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勢力主題,然后播放影片《梁?!废鄳囊曨l選段,學生在聽與看的同時自然就可以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祝英臺反抗的主題中,小提琴強烈的切分節奏,旋律上行,表現的是英臺抗婚不嫁,同樣也播放視頻選段。通過多種知識詮釋方式的刺激,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由此可見多媒體的使用確實為中專音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提升了教學質量。
[1]劉榮榮.淺談如何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1,(21).
[2]黃立星.論如何調動音樂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J].新課程學習,2013,(02).
[3]楊濟芳.實施愉悅教學,提高音樂教學質量[J].現代教育科學,2013,(04).
[4]馬柯.淺析如何提高鋼琴集體課的教學質量[J].音樂時空,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