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再志
(河北省圍場縣先任學校)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語文閱讀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實現了質的飛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社會、文化、自然情境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的環境,創設快樂學習氛圍;巧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課堂學習空間;活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審美能力、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和途徑;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實現多元對話,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豐富信息資源,提高閱讀教學整體效果。
優美的語言、經典的語句固然會使學生產生獨特的審美感受。但是枯燥的、缺少溫度的文字對于習慣于感性思維的中學生來講,是難以消化吸收的。這樣就產生了學生厭惡語文課的現象。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性。
語文閱讀材料往往采用優美的語言文字來表現事物。而事物不僅可以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而且還可以通過動態的影像、真實的圖片、逼真的聲音和模擬動畫等多種媒體來表達。運用多媒體手段將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圖像、躍動的影像和形象的動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很容易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如《春》以優美的文字描寫春花圖、春雨圖、春草圖,而關于春天的影片和圖片資料隨手可得,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軟件將這些資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加工,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理的順序,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放映不同的媒體材料,使學生進入到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課文內容,訓練了想象、理解、表達等多種能力。
多媒體不僅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產生感情共振,還能使能展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播放《封神榜》中比干勸諫紂王的影像,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什么是“直諫”,這種勸諫方式有什么優點和缺點。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鄒忌諷諫的藝術美。再如在教學《出師表》時,播放《三國演義》中出師這一情節的影像,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什么是“出師”,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諸葛亮興復漢室的決心和終于劉備父子的感情。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青少年時期,也是青春萌動期,這種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他們往往只對直接刺激于感官的事物感興趣。但中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容易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么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主動、更為豐富、也更為深刻。如果師生的情感、語言、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共同的心理場,共同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就能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其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例如樂府詩《觀滄?!窌r,在課件中引入一段曹操東臨大海,即興賦詩影像。學生就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滄海,那雄渾的聲音,那博大的胸懷之中。學生們進入到多媒體課件所帶入的情境中去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探求,為下一步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避免了教師枯燥的講解,苦口婆心的說教,學生對詩歌所體現的詩人豪邁的襟懷已經完全感受到了。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還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張曉風的《不朽的失眠》一課時,教師往往苦于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那種苦楚的心境。作為“小皇帝”“小公主”的當代中學生,是難以體會大詩人張繼一千二百年前那個不朽的失眠的。然而《楓橋夜泊》朗誦錄音配以古樸凄婉的“楓橋夜泊”圖和古色典雅的古箏曲,就將學生帶到了一千二百年前的那個不朽的夜晚,帶到了唐代大詩人張繼的身邊,去聆聽他那無盡的愁苦。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閱讀質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在學生掌握閱讀內容的重點、突破難點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學內容,是語文學科特色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尤其是多媒體的動態的演示效果,可以處理其它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產生興奮,從而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
例如,《故鄉》一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探討人物發展變化。教師可以選取播放網絡視頻,展現少年閏土及中年閏土的形象變化和楊二嫂過去與現在的形象變化,這樣就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然后,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故鄉》中人物在作者眼中的變化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從而解決重點和難點。
再如,科普說明文《看云識天氣》一文,文章主要介紹了多種云的形態及其不同形態的云帶來的天氣變化。文章雖然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各種云的形態,但是對于生活閱歷不足,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中學生來說,那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氣象名詞,那一種種差別不大的云,著實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這時,該是多媒體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教師通過網絡查找各種形態的云的圖片、視頻,配以簡要的介紹文字,使學生對每種云都有了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閱讀文章,對文章的寫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突破了。
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的重點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虛詞和實詞。課本的注釋形式單一、呆板。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制成了“電子文本”,即當鼠標落到相應的詞語時,出現該詞語解釋的超文本鏈接。還可以展示這些字甲骨文,介紹文言實詞、虛詞的文化內涵。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隨意的移動鼠標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突破了教學重點。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用文字、影像、圖像和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使語文課程資源立體化,大大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素質。多媒體技術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借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閱讀模式的更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語文閱讀教學進入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