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利
作文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占60分的比重,作文寫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考生的成敗。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領(lǐng)域。在高考語文試卷中,無論是閱讀題還是作文題,都不直接從教材里出。這種看似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讓學生有這樣一種心理:既然高考不考教材內(nèi)容,我也沒必要用心學習這些課文了。錯誤的思想導致錯誤的行動,語文課堂上,很多學生不注意聽教師講課,有的睡覺,有的學習其它科目。一到作文課,就唉聲嘆氣,不知道怎么寫。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胸中沒有素材的累積。如果平時認真學習課文,接近作者,去感悟血脈親情,欣賞壯美河山,聆聽心靈呼喚,采擷智慧之花,久而久之,學生從教材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分,并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使整篇作文熠熠生輝。
李密的《陳情表》辭藻并不華麗,但卻以樸實而真摯的情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古代讀書人奉行“學而優(yōu)則仕”,面對朝廷三次征召,李密卻再三推辭。原因何在?因為祖母長臥病榻,無人奉養(yǎng),李密只想盡孝心,讓祖母安度晚年。于是,他以飽蘸情感的筆墨,深情回憶了祖孫二人的點點滴滴。自己幼年喪父,母親改嫁,是贏弱的祖母親自撫養(yǎng)他長大成人。一路走來,祖母的辛勞與呵護讓他銘記于心,無論他身在何處,也割舍不下他那年邁的祖母。他在表中動之以情,述說晉國以孝治天下,又反復表明了自己的忠心。面對忠孝兩難全的處境,于是他提出先盡孝后報國來慰藉他的心靈,晉武帝也被他這種烏鳥私情的拳拳之心感動,最終同意李密辭不就職。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以項脊軒的興廢,記敘與之相關(guān)的日常瑣事,表達對祖母、母親以及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通過老嫗之口,母親關(guān)切自己是否饑餓與寒冷的情景得以再現(xiàn),同時也觸動了失去母親的悲痛;在追憶祖母時,祖母深切叮嚀的話言猶在耳,令作者長號不自禁。因為他仕途失意,感覺有違祖母的囑托,對祖母的思念更加濃烈;后面補敘了和妻子在軒中生活的片段,仿佛她的音容笑貌盡在眼前。結(jié)尾枇杷樹的描寫,睹物傷懷,讀來凄惻感人。全篇語言質(zhì)樸無華,但字里行間卻蘊含著濃濃的深情,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山壯美的畫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三句氣勢磅礴,描寫滾滾長江,浩浩蕩蕩,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曠遠深邃的意境,同時也為全文奠定了雄渾豪放的基調(diào)。“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詞人運用對偶、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從形狀、聲音、色彩等角度入手,彰顯赤壁的雄偉壯觀、波瀾壯闊,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令人久久回味。學習黃藥眠《祖國山川頌》,作者就像一個導游,引領(lǐng)我們?nèi)バ蕾p大地、山川、大海、瀑布、四季、晨昏,美好絢麗的圖景讓我們沉醉其中。飽滿而深情的語言,灌注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思,同時也培育了學生高尚的精神情操。劉白羽的《長江三峽》,記述乘坐客輪游覽三峽山水,馳目騁懷,欣賞了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色。在這幅瑰麗的圖卷中,寄寓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是一篇著名的演講辭。美國黑人種族歧視由來已久,黑人的生存環(huán)境極其惡劣,作者耳濡目染,內(nèi)心十分悲憤,于是他奔走呼號,給同胞爭取自由、公平與正義,并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具體的斗爭方式。這篇激情洋溢的演講辭,滲透了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愿景,體現(xiàn)了他對夢想實現(xiàn)的堅定的信念,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的黑人,聆聽了他心靈的吶喊,倍受鼓舞,積極投入到民權(quán)運動的宏偉事業(yè)中去。羅素的《我為什么而活著》是一篇思想隨筆。文章開門見山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同情。這是他真誠的內(nèi)心獨白,同時也支配著他的一生。全文既折射出理性的光輝,又有激動人心的感召力。傾聽作者心靈的呼喚,我們?yōu)樗瘧懬閼讯袆樱鼮樗哔F的人格與博愛精神而折服。
蘇軾的《赤壁賦》,我們窺見了作者仕途上的失意,但作者并沒有一味地咀嚼苦難,而是非常達觀。尤其是第四段,關(guān)于變與不變的闡釋,蘊含了深厚的辯證思想。他用明月江水譬喻,生動表達了世間的萬事萬物,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來看,大到宇宙,小到生命個體,都是瞬息萬變的,一刻也沒有停止運動。就像江水晝夜不停地向前流淌,又如月滿則虧,月缺則盈,不斷地此消彼長。從不變的角度來看,萬物和人類又都是永恒存在的,不必歆羨長江的無窮無盡以及月亮的不增不減,也不必嘆惋韶華易逝,而應(yīng)保持恬淡灑脫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襟懷。莊子的《逍遙游》,體現(xiàn)了他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觀點。莊子選取鵬鳥、蜩蟬、學鳩等,生動形象闡明世間萬物的“有所待”。要想無所待,必須做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才能真正進入無己、無功、無名的逍遙的境界。本文善于運用寓言說理,智慧之花俯拾即是,我們應(yīng)采擷并細心觀賞。
以上談的幾點只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角而已,當然,學生從教材中汲取的作文素材還有很多方面,這需要他們不斷地發(fā)現(xiàn)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