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參與性不高,沒有積極思考與踴躍回答的熱情。因此,重視課文問題的預設,可激起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合作的興趣,獲得高中語文課堂的效率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預設最早是二百多年前德國哲學家弗雷格提出的,籠統意義上的預設是一件事、一項活動開展的前提、先設和前設,也就是說話者在說出某個話語或句子之前所做的假設。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也就是精心思考學生如何認識到教學重點,如何點燃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探究興趣,如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獲得重難點的把握與突破,從而促成能力的提升和素養(yǎng)的形成。當然我們預設還要關注學情,認識學生學習認知能力,將教學內容的理解融入學生容易理解和把握的情境中,思考學生會遇到什么困惑與阻力,怎樣一步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認知、領悟獲得能力提升。
隨著教學理念研究的深入,我們老師也意識到問題教學的重要。但是課堂教學中可能只是將原來的灌輸式換成問題的解答式教學。出現諸如某老師教授蘇教版高中選修教材《現代散文選讀》中劉鴻伏《父親》一課,讓學生理解內容、把握情感變化時提出:“父親哭過幾次,為什么哭,我對父親的流淚有什么感受,怎樣看待父子之間的關系微妙的變化?”這樣的問題可能也算預設,但是問題炮轟式教學,讓學生很難一下子有效解決那么多問題。這里問題應該是逐步推進的,一股腦拋給學生,學生怎么去閱讀與思考呢?另外,有種情形就是將課文內容過度分解,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這雖然對學生的分析能力提升有幫助,但是文章的整體性被割裂。如此,語文課堂問題預設要有注意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水平;要能夠讓學生動起來,思考起來。
互動課堂需要問題探討,有些問題是老師提出,而有些問題需要學生提出,只有學生有問題意識,能夠提出問題才能證明他們是在閱讀、在思考。因此,我們的課堂問題預設不僅要顯現預設內容與重難點,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與接受有所預設。
學生的閱讀思維需要老師撥動,學生情感需要老師點燃。預設的課堂問題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如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中,要讓學生把握海倫三天的活動內容,體悟海倫在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對課文畫面的描寫與品味獲得語言分析與鑒賞運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我由已學《我與地壇》導入:雙腿殘疾的史鐵生用文字抒寫心靈,也為我們鑄造了一座精神的豐碑;外國也有一位了不起的盲人海倫·凱勒,她寫了她想象下的三日光明,盲人眼中的三日光明會是怎么樣的?學生意識中盲人是沒有光明的,如此導入激起他們想追究盲人眼中光明會是怎樣的欲望,他們就能進入閱讀狀態(tài),能夠在閱讀中梳理情節(jié),獲得海倫的內心所想,在海倫的內心世界透析中獲得她熱愛生命、品行人格的美好以及關注世人的博愛胸懷,從而獲得生命的啟迪與對自己人生的思考。
高中語文老師的課文問題預設要注意高中生自認為已經長大的心理特點,激起他們追問探究的興趣,獲得主動進入閱讀狀態(tài),積極去尋找概括分析內容與思想情感的沖動。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瑣碎繁雜的語文知識并能系統化的能力,需要在經典作品的閱讀思考和感悟中獲得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我們的課堂問題預設要有針對性、靈活性和整體性。首先問題預設要針對課文的學習重難點突破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如曹文軒的《前方》學習中,學習重點是理解“家”的寓意與“人生是一場苦旅”的含義,在文章的主旨理解中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前方》照片,談談所見和所想,學生對圖片的理解是對后文情感與主題理解的有效鋪墊。我們要“弛”,把分析概括和思考交給學生,讓他們大膽的暢所欲言,讓他們說出圖片內容和圖片中人物的心理。然后可以“張”起來,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么表達他的隨見和所想的,思考其思維深邃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樣深入淺出表達自己感悟的?這里學生可以在文章找到一些語言,如“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人的悲劇性的實質”等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獲得作品的人文氣息與充滿濃郁思辨色彩的語言表達。
另外,預設問題要大處著眼,讓學生能夠整體感知獲得;又要細部入手,讓學生獲得信息篩選、關鍵詞句的理解,提升分條概括、文意闡發(fā)能力等方法。從而重點突破、點面結合地獲得語文本質與人文精神的浸潤。當然,對于疑難問題、多向探究的問題,我們要給學生時間思考和探究,讓他們借助文本有理有據的自圓其說,獲得思維品質的訓練和個性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我們在問題預設中也要合理分配問題的數量和學生思考作答的時間,從而讓課堂預設的問題更能符合學情,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使課堂和諧起來。
總之,讓課堂問題預設達到高效是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與教師高效指導的有效體現,是師生高效互動的前提。只要我們老師認真?zhèn)湔n,認真專研教材,努力調動與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自主的閱讀狀態(tài),就可使他們獲得思考、感悟、提煉與表達能力的提升,獲得思維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