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麗紅
(吉林省洮南市實驗幼兒園)
《新綱要》提出教師要幫助幼兒從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學習的各項常規,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態度和習慣。我們要在幼兒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幼兒期是萌生規則意識和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從小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維力,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那么在幼兒園的日常學習、活動、游戲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呢?
受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局限,幼兒常常不能正常理解常規對自己及大家帶來的好處,體會規則的重要。而幼兒的規則意識是在游戲、生活中得到發展的。因此我們要在生活、游戲中讓幼兒感受到因無序混亂而引起的不便,感受有序的活動帶來的快樂,在反復的體驗中讓孩子學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不斷促進幼兒規則意識逐步內化。結合我園的禮儀特色活動,我們開展了《大家來排隊》這節教育活動,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對安全遵守交通規則有了一些認識。后來的一組觸目驚心的交通事故的圖片展示,讓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如不遵守,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不要讓規則成為教師約束幼兒的條條框框,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相信幼兒,讓幼兒參與到班級規章、活動規則的制定中來。這樣,幼兒的積極性才得到充分的調動,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主動性也會增強。
我園三樓是圖書閱覽處,開始沒有對圖書角制定規章制度,幼兒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隨便看,結果問題一一顯露出來:有的幼兒拿到三四本,有的幼兒連一本都沒有拿到;有時,看書的幼兒一多,便出現擁擠,搶書的現象;有的書不知被誰給撕壞了;有的書又不知道被誰給亂涂亂畫了。看到一片狼藉的圖書角,有的幼兒開始提意見了:“老師,丁丁拿了三四本,我連一本也沒拿到,一個人應該一次只看一本書,要是占著幾本書,別的幼兒就沒有看了。”有的幼兒說:“大家都應該愛惜圖書,不準亂涂亂畫,不準弄壞圖書。要是都不愛惜圖書,以后圖書就看不成了。”還有的幼兒說:“應該限制圖書角的人數,還有都要按次序選書,要不然大家又要擠在一起搶書了。”于是老師把大家的意見集中起來,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圖書角的閱讀制度,并通過繪圖的形式張貼于圖書角中。由于制度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是他們自己的想法的表達,他們個個自覺地遵守制度,圖書角也呈現出井然有序的狀態。小朋友也從中體會到規則給他們帶來有序與快樂。
在幼兒園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常遇到以下情形:教師再三交待上洗手間不能擁擠,要守秩序,而有的幼兒覺得好玩,偏要推別人一掌;玩滑梯時,一定要一個一個滑下去,而有的幼兒等不及,別人還沒滑下去,他就急著滑,結果全部壓在一起了……孩子們都是天真、活潑、好動的,他們并不是有意識地不遵守規則,而是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我控制力相對較差。自我控制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能力。積極發展幼兒的自控力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通過精心設計的游戲,幼兒學會等待、輪流、合作、自律等社會技能。游戲訓練提高幼兒的自控能力,它并不是消極地限制幼兒的行為,而是主動地調控自我,使自身行為更符合社會規范要求,更能帶入到集體和社會生活之中。
當我們開展某一項活動時,活動前,我們把活動要求、注意事項等再次溫馨提醒,幼兒有意識的控制行為會增多。在活動中,如幼兒有違反規則的傾向時,教師要善意的提醒應該怎么做,鼓勵幼兒,相信他們一定能按規定完成好。這樣孩子在寬松的良性環境下,自控力也會隨之增強,從而有意識地要求自己按章行事。
要想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教師首先應該做通家長的工作,贏得家長的配合,雙方共同努力,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些家長對西方國家的一些教育觀念片面理解,認為孩子就應該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因此對孩子毫無要求,造成孩子從小缺乏規則意識。要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從小教育幼兒遵守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規章制度。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要早起,不遲到,而自己上班卻經常遲到;有的家長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而自己屢屢不守交通規則。有的家長教育幼兒要守秩序,學會等待,尊重他人,而自己在排隊時卻插隊……像這種言行不一的教育又怎能有說服力呢!家長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社會生活中的規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讓幼兒在一個和諧、平等的環境中自主地遵守社會生活規則。
和幼兒一起制定生活常規、作息制度,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從小建立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范的習慣。家長對幼兒的常規培養要有持久性,不能可有可無,以尊重為原則,正確引導,讓幼兒從小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孩子。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2.
[2]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