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劍
(江西省鉛山縣陳坊中學)
體能作為一切人類生命活動和目標行為的動力基礎,在運動訓練和大眾健身等領域都備受關注。《運動訓練學》中認為:“運動員體能指運動員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運動員體能發展水平是由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及運動素質的發展狀況所決定。身體形態是指機體內外部的形狀。身體機能是指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運動素質是指機體在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基本運動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和靈敏等。而初中階段作為個體一生體能發展的關鍵階段,承載著發展與決定的功能和任務。
在體能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體能鍛煉的手段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體育教學原則,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練習環境,學生就一定對體能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投入到體能鍛煉中來,使學生的體能逐步發展更上一層樓。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中學體育衛生工作的檢查和督促,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體育的有關方針、政策與法規;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與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建設;加大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檢查監督力度,建立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及各種獎懲制度,切實保證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場地和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全面促進中學生體能的發展。
當前多數初中體育課以身體素質類為主,以較少的球類學時為輔,內容單調乏味,專項課門類少,內容較窄,教材陳舊,難以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致使多數初中生對體育課消極對待。為此,應改革傳統的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根據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正確的教學指導方針,從而培養學生多能體育運動水平(形體、健美、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籃球、足球等),并且隨著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為體能素質的鍛煉開辟了新的活動空間。
體育課是使全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學生體質,體育課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要像文化課那樣,既有國家規定的課時保證,又有計劃、有內容,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年級以及不同季節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使學生有新鮮感,不斷提高體育課的質量。一是要積極實行新課標,突出“健康第一”理念,指導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終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二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和策劃一些體育活動,因材施教,從而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要在保證充足的課內課時量的基礎上,保證平均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即在課內課時的學科課上,教授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科學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在體育活動課上,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由此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學、自煉、自評。
同時,還要開設若干體育項目選修課,培養發展學生對單項運動的興趣,輔之以豐富的聯賽和校園運動會,增強學生參與精神。
隨著初中體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娛樂性、觀賞性等體育項目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越來越占據著主導地位,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如田徑、體操等被逐漸淡化。現階段初中體育課一味地滿足學生興趣和追求時尚新興體育運動的做法,既不利于學生體能素質的發展,也違背了我國學校體育教改的初衷。田徑是運動之“母”,對發展學生的跑、跳能力及心肺功能具有顯著效果,體操對于發展學生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等具有顯著功效。為此,我們建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恢復田徑、體操等傳統體育項目,發揮其在增強學生體能素質方面的積極功效。另外,要保證每節體育課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提高學生體能、遏制初中生體質下滑之關鍵,就是要保證體育課有適宜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只有學生體育運動量上的積累和一定運動強度的不斷刺激人體各個運動器官,才能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和運動水平,最終實現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之目的。
近幾年來,在體育課上頻頻發生學生運動傷害和猝死事件,見諸報端的就有數十起。為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和教師都在體育課“簡化”上下工夫,在初中體育課中取消了一些對抗性強和容易受傷的體育教學項目,如單雙杠、跳山羊、跳箱、鉛球、秋千、長跑等項目,幾乎已經在所有初中的體育課上銷聲匿跡,體育課“空殼”化的問題越來越凸顯。我們認為,一方面,當前要加強體育教師的責任心,樹立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不斷地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各種體育運動的特點、體育設施的功能及其鍛煉方法,有的放矢地向學生灌輸體育運動安全教育,使學生掌握各項體育設施、運動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鍛煉方法,培養學生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此外,在對學生進行如800m 跑、1000m 跑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較大的體能測驗時,應在測試前進行適應性練習和訓練,從而避免和防止發生運動傷害事故。
綜上所述,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學生體能發展不容樂觀,特別是學生耐力素質下降“低齡化”,折射出當前我國初中生的課業負擔愈來愈重的現實,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與反思。當然,導致我國學生體能素質持續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學生體質監測指標體系內在關聯性講,50m跑、立定跳遠、肌力和耐力跑等體能素質,在一定程度可被看作是人體形態結構和機能水平的綜合表現。即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必然促進學生的機能水平和生長發育水平的提高,而學生體能素質潛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日常的體育鍛煉。因此,遏制學生體質下滑,首先要給學生減壓,同時還應提供體育鍛煉大平臺,通過體育鍛煉來發展學生的體能,最終達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