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輝
(公主來市響水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反觀我們的教育,許多急功近利的做法恰恰嚴重地傷害了孩子們的自尊,孩子活潑善良的天性被扼殺,至真至純的本性被掩蓋。正如前蘇聯(lián)教學論專家斯特卡金所指出:“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嗎,但它給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組織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得不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培養(yǎng)一個個馴服的、毫無生氣的“機器人”?還是造就一批有創(chuàng)新能力,會獨立思考的“智能人”?
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構建充滿人文氣息的、閃耀人性光輝的教育環(huán)境。
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注重的是課堂上的知識積累,課后的題海戰(zhàn)術,經過長期的“訓練”,許多學生變成了“知識的口袋”“考試的機器”,嚴重缺乏的是孩子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缺乏的是必備的技能便能成為優(yōu)等生。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傾聽,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提醒學生:“注意聽。”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升起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關注“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把教學的重心轉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同時還十分重視學生情意的激發(fā)和情意的發(fā)展;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因素,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利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獲得的過程也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體現(xiàn)的是“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統(tǒng)一”。
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學生在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品質和思維方法。《綱要》也同樣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不追求答案的標準性,而追求思維的積極性和靈活性,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個性學習方式的機會。
“師道尊嚴”一直被奉為傳統(tǒng)美德,“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無疑就將教師與學生劃分為兩個等級:師者,高高在上之先生也;生者,俯首帖耳、唯唯諾諾之學生也。所以,家長們才會用“我家孩子誰都不怕,就聽老師的”這樣的話恭維教師。其實,這是在是我么為人師者的悲哀!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師生之間順應民主平等的交流,應在和諧、自由的教室環(huán)境中學習,提倡蹲下身去看看學生。教師未必非得端架子,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豈不更好。
教師以良好的情緒走上講臺,有助于老師思路開闊,語言表達準確,教師教學方式靈活新穎,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并感染學生,使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相反,如果教師把在社會、學習、家庭中所受的“委屈”而造成不良情緒帶進課堂,不僅使教師思維遲鈍,教學方法呆板單調,而且在課堂中牢騷滿腹,怨氣沖天,會因學生一點小小違紀現(xiàn)象而大發(fā)脾氣,斥責學生。教師不良的情緒傳遞給學生并在課堂上彌漫開,會感染學生的情緒,阻礙師生情感交流,挫傷學生積極性。
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的人文氣息,教師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對每個學生尊重和真誠的關愛,對每個學生進步的鼓勵和改正缺點的幫助,對每個學生戰(zhàn)勝困難和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支持,對每個學生個性的寬容和苦惱的理解。因此,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建積極的充滿人性味的師生關系的校園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展示個性、發(fā)展個性。教師對學生應該永遠是熱情的官宦,面對學生的種種不是,不妨換個角度去想象,設身處地去想象,帶著寬容之心去與學生嘗試心與心的交流、溝通。多給學生一次改錯的機會,會讓學生得到一份進步的喜悅。
教師為了有效地教,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育學生,而不是要求學生服從自己,學生是各不相同、千差萬別的,所以教師應努力選擇自己發(fā)展方向。并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時間和空間,在參與中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的活力;鼓勵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勇于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尊重他們的觀點和思路,不搞“一言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與他們平等相等;認真研究每個學生“發(fā)展強項”,在“揚其長”上下功夫,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展現(xiàn)自己才華的機會。教師應明確,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的教學要努力做到,能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xié)調發(fā)展;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新課程遵循的是“學習即生活”的原則,要求我們的各科教學關注兒童現(xiàn)實的生活、未來的生活,提倡體驗性學習,“以人為本”是教育的獲得靈魂。學生使一個鮮活的個體,讓我們將其作為一個“人”而尊重其內在的需要,讓我們的課堂成為關愛學生生命,了解學生心理,順應學生天性,保護學生自尊,相信學生能力,滿足學生需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人性化的課堂。讓我們?yōu)楹⒆觿?chuàng)設富有生命力的空間,使他們自由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