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2006 年,我大學畢業,帶著一腔熱血,準備投身高中教育大展身手,哪知經過了招聘考試,一紙通知書卻將我“發配”到了一個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中專學校,當時我就傻了眼。報到那天,我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個學校,當我走進校園,我涼了一半的心徹底涼到了底,破敗的校舍,陳舊的設備,學生寥寥無幾,校園里一片蕭條。不得不說,當時職業教育的大環境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使得我工作的前兩年并不快樂,看不清前進的方向。2009年開始,中等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隨著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我們的學生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實訓設備煥然一新,并且嶄新的校園也已經規劃完成,即將搬遷新址,而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逐漸找到了做快樂職教人的竅門。
很多時候這很難做到,因為對某些事情很在意,所以無法做到真正的靜如止水,無欲無求,或者不受任何情緒的干擾。我想也許沒有必要做到完全的平常心,但是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更全面更理性的認識事物,對自己對他人不斷有新認識新見解,不斷有所領悟。對于某種追求的心態,或者對某件具體事情的心態,都是自然的波動起伏的情緒伴隨其中,這是生命、多彩、活力的人性軌跡。如果從修身養性的角度來看平常心,這可能是人一生的修習。時間不會停留,沒有必要傷春悲秋。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人生的路很長,煩惱很多,要調好心態。人生沒有筆直的路,要記住快樂的事,忘記不快樂的事,過去的事情就像一頁日歷一樣,翻過去就不再翻回來了。去爬爬山,看看藍天、白云,聽聽音樂,跳跳舞。就像古人說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拿得起,放得下,守住平常心又能高興得起來的,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首先,要正確處理與領導的關系,明確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職責是什么,工作中要隨時向領導匯報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領導了解工作的情況和進度。教師要善于學習他人的優點,我們身邊的領導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并且富有責任心,每天與領導一起共事,只要我們愿意用心觀察,虛心請教,我們可以從領導身上學到待人處事的藝術。同時,教師身為下屬,要知道領導也是人,人非圣賢,有時在工作中也會有所失誤,比如,同一份工作,反復修改,重復讓下屬去做,下屬心里不免有所抱怨,或是生活上有瓶頸時把情緒帶入工作中,做下屬的也要有所體諒,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果我也處在領導的這個位置上,面對壓力,面對挑戰時,我是否也會犯錯呢?我當然希望得到部下的理解和支持。教師在和領導的共事過程中,相互體諒,相互支持,才會營造和諧的上下級關系。
其次,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作為教師,應該要認識到同事關系的重要意義,以一種開放、寬容、接納的心態與同事們交往,善于欣賞、善于贊美、善于合作,“靜坐當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要了解同事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來促進同事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真誠善意地給同事提出意見,如若對方不能接受,我贊同孔子“以直報怨”的說法,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可。
再次,要正確處理家庭與工作的關系。教育事業是重要的,家庭同樣重要。沒有家庭和家人的支持,事業不會有好的發展;家庭需要有事業做基礎,有穩定的事業,家庭才會和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最后,要熱愛教育事業。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蠟燭,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從來不給自己這樣的壓力。在我看來,教書育人首先是一份工作,對工作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因為它并不一定十分有趣。工作中會出現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要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溝通非常重要,及時與同事、學生、家長溝通協調有助于盡快解決問題,在過程中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另外,不能對學生要求太高,中專生大部分在受教育過程中受到過不公平的待遇,教師要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有靈魂工程師的心態,樂于奉獻,快樂工作,對工作永遠保持多一度熱愛。
“師德八條”僅僅是道德規范,真正的責任感是一種完全自愿的行動,是對學生需要所表達的反應,這種責任感來源于對自己、對學生、對學校乃至對國家的負責。一名中職教師職業生涯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教會自己的學生生存的本領,能夠得到學校、社會的公正評價,體會“桃李滿天下”的快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教師面對學生時的態度,決定著學生的成長。學生具有一個最重要的心理特點屬性——向師性,學生向日葵趨向陽光一樣,趨向于教師。學生不論學習哪一個專業,都希望有個好教師;不論在哪一個班學習,都希望有個好班主任。教師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教師應當把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對學生負責意味著對全體學生負責,公正平等,正直無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只重視學生的技能水平,忽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只教書不育人,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中專生大多數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不好,這些習慣的養成有學校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社會的原因,這一點作為班主任的我是深有體會的。但是一旦這些學生來到我的班級,我都會用最大的熱情,甚至付出比家長更大的努力來改變他們。從整理宿舍內務到打掃衛生,從理論學習到實訓操作,疊被子,幫別人整理床鋪,甚至掃地,都要手把手教;上課玩手機引發的“全民”民主投票,一致同意課前把手機上交;實訓操作要求把每一件工具放歸原位。這一件件小事匯聚起來,就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一段時間以后,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變了。當看到學生因為我的努力而發生改變的時候,那種成就的喜悅,是只把工作當苦差事的人感受不到的。
作為一個中職教師,工作快樂與否和外在的因素沒有太大的關聯,快樂是一種心態,一種態度,最大的快樂莫過于教會學生生存的技能。擁有快樂的心境,就算我們沒有很好的待遇,就算我們的學生偶爾惹人生氣,就算我們工作的環境不如意,我們也能用樂觀的眼光看待工作的另一面,讓自己享受快樂,因為快樂由自己做主,別人無法替代,也無法影響。就像高爾基曾經說過:“工作快樂,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獄。”保持樂觀心態,我們會發現,原來快樂就在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