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偉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古河鄉大撈漁莊小學)
只有具有創新精神,一個民族才能夠不斷地發展進步,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生存發展下去。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對青少年教育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件責無旁貸的事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生動語言,同時也輔之以教學掛圖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較快的進入學習情境中,較好地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講解《草原》一文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組草原風光圖,讓學生感受草原的一碧千里,以及茫茫無邊的壯闊景象。大家都知道這些年旅游興起,許多學生都去過草原游玩,筆者引導一些去過草原的同學談談自己對草原的認識。在學生的描述中,草原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的綠色也是一望無際的。在我們生存的環境逐漸惡化的大背景下,草原風光旖旎,秀色可餐,草原的空氣無限誘人。雖然學生的描述可能稍欠一些生動,但是通過學生的勾勒,還是讓人看到一幅大草原的生動場面。那些用言語描述草原的同學說的津津有味,那些傾聽的同學聽得全神貫注,恨不得立馬把自己置身于廣袤無邊的大草原之中。
通過這種情境的設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傳統課堂中那種聽課聽得昏昏欲睡的情況不復再現。學生的思維也處于一種被激活的狀態下,學習目標能夠較為充分的落實。
筆者在講授《晏子使楚》一文內容時,在教學順序上筆者也做了精心的設計,首先讓學生進行自學,掌握課本的基本思路,對故事的基本情節,大致的思路,各個人物的特點都進行了大致的了解。然后,以辯論的形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們的精彩表演換來了激烈的掌聲。等學生們對人物形象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后,再進行的教學環節就顯得輕松了,進展起來水到渠成,不費力氣。大多數同學也能夠很快融入到課程學習中來。
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也在課改的進行下不斷落實。在一堂語文課中,學生不僅僅要學到相關的知識,也要加深對相關技能的學習以及學習能力的養成,即我們所說的三維教學目標。
給學生知識僅僅是給了學生有限的東西,在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我們更傾向于給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基本規律。例如,在學生剛剛學習生字的時候,一些語文教師在講課中過多地強調某一個漢字的書寫,而忽略了讓學生掌握漢字的一般規律,漢字的書寫特點以及漢字的發音特點,等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學生只有掌握了規律性的東西,教師才給了學生一把打開知識殿堂大門的鑰匙,如果學生沒有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學習的竅門就是沒有找到,往往是事倍功半的不利效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另辟蹊徑,探索一些好的教學技巧,給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比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和探索欲比較強的特點,鼓勵學生進行猜字謎的活動,這樣可以讓語文學習顯得其樂無窮。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分數,而忽略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發揮的都不夠充分。許多時候,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更談不上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形成了教師輕能力,重分數的怪圈。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逐步打破學生循規蹈矩,教師限定乾坤的課堂教學,鼓勵學生更大膽的提出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激發,從而有利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最難能可貴的是養成質疑的精神,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質疑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能力肯定會獲得較好的提升,創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有效的提高。
首先,質疑與創新是相伴相生的。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的時候,要給學生圈定一個大致的范圍,要引導學生圍繞著教學目標去設疑,雖然學生的提問也可能有偏差,重要不偏離軌道,教師都要以鼓勵為主。
其次,教師對于敢于提問的同學要進行積極的表揚。只要敢于提問和質疑的學生,必然是經過了思考,同時也善于表達的同學,即時有一定的錯誤,也可能質疑的問題顯得幼稚可笑,但是教師的恰當的評價,對他們無疑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
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學生的質疑是在三維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以課程標準為綱,教師鼓勵下的學生的生疑、質疑和解疑答惑的過程。學生質疑的過程是能力提升的環節,教師的解疑答惑同樣是學生能力提升的環節。只有這樣循環往復,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有效的提高。
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的空間,不要讓學生只關注最終的結論,更應該側重結論形成的過程,以及知識的前后連貫。教育同行都懂得這個道理:“學貴有疑”,小的疑問獲得小的進步,大的疑問獲得大的進步。鼓勵學生不斷的設疑提問,是促使學生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以及一個民主的學習空間,這是語文教師理應給學生創造的一個環境。語文教育立足課程改革,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以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只會暫時提升成績,但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是應該盡早摒棄的。
[1]黃庭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道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