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進
(吉林省四平市朝陽小學校)
目前,小學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線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鉆研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地位。教師為改變目前在課堂教學中一些不太符合新課程理念的陳舊教學模式,逐漸推廣一種符合課改理念的新型課堂。其中,師生構建交往互動的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那么,活躍的師生互動,需要師生之間建立一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是師生之間自由對話的平臺。教師努力構建師生之間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想方設法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和氣氛民主。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古人所言的:“親其師信其道”是非常科學的。如果師生關系比較和諧,學生就會喜歡教師的授課,上課發言就會比較積極,上課就能夠緊跟著教師的講課思路。所以,教師在實踐師生之間互動的教學模式時,教師首先要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民主的氣氛。
教師在課堂上既要扮演良師的角色,也要扮演益友的角色,不要再過分強調自己的師道尊嚴,應該和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立足于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不要擺著一副冷面孔。教師在進入課堂時面帶微笑,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是由于受到知識水平和社會經驗,思維能力的不足的限制,有時課堂表現稍差,或者給老師提一些比較幼稚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學生的問題,應該尊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信心參與到課堂學習的環節中去。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長足的發展,這樣學生的學習信心十足,在課堂上才更加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環節中,教師就要針對課堂師生互動展開設計。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必須重視課堂開始之初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把師生互動融入各個教學環節。師生互動要有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教學互動是落實教學目標,有效落實教材重難點知識的措施。而不合理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則會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使一堂課顯得拖沓、凌亂,不能有效的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在英語課堂設計時,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刻苦鉆研教材,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同時力求教學互動環節的設計科學、緊湊。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互動設計時,也要留一定的彈性空間,以確保教學任務在限定的時間內能夠有效完成,防止某個環節在時間計算時或者落實過程中時間超出預設而導致課堂教學時間不足。
小學數學知識是比較枯燥的,抽象性也比較強。對于一些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是很濃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受到知識基礎的局限,可能不能按照教師的預設環節進行互動的開展。當這種情況出現后,教師要以對學生激勵為主,可以通過適當的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完成互動環節。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較為難理解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
更重要地是,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筆者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曾經遇到一個膽子較小、成績稍差,但是上進心又比較強的學生。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這個孩子多加關注,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對其進行鼓勵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孩子的成績進步比較快,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漸增強,也很好地建立起自信心。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都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授課,不能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知識能力水平,往往導致一些時候課堂教學比較沉悶,學生聽著無趣,也不能很好地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呢,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已經成為一線教師的共識。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積極推進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盡可能更多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去。
隨著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推行,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環節中更多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也讓一些平時發言不積極或者基礎不太好的同學有了發言進步的空間。
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效的教學互動環節,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升華情感。小組合作的前提,是小組合理的劃分。合作探究的效果需要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去實施。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靈活地轉戰各給小組,在小組中扮演小組成員的角色。要發揮參與討論的作用,從而靈活地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并及時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中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在合作探究過程結束之后,教師要進行一個有效的評價活動,為小組活動的下一步開展與完善,提供一個很好的鋪墊。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師生雙方的互動環節,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省略的環節。需要師生之間的積極配合與有效協調。立足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立足于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正確把握與有效貫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全員參與,積極發言,使課堂教學由教師個人的獨角戲,變成師生之間和諧的交響樂。
[1]張世相.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基本特征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唐街平.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教學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3]王卓明.課堂教學中怎樣的互動才更有效[J].教育教學參考,2012,(01).
[4]李海云.小學數學學困生與學優生差異的調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5]劉莉.論小學數學學科的測驗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