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軍
(甘肅省張掖中學)
課堂是中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主陣地和主要渠道,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對整個教學成績的提高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關鍵在于教師的備課。
所謂備課,是教師上課前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它是教師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弄清為什么教、教什么,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創造性地設計出目的明確、方法適當的教學方案(寫出教案)的過程。新課程備課是一個多層面而且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研究教材,精讀教參,撰寫教案是備課;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情況也是備課;翻閱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了解國內外形勢還是備課;研究教育理論,鍛煉教學能力是備課;與同行交流、收獲相關信息也是備課;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還是備課,而且是更高層次的備課。可以這么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在為上好課做準備。
那么,如何備課呢?本文僅從活化教材、設計教學角度談談自己的做法。
第一,通觀全局,把握教材。歷史教師在學期前備課時,通讀,讀好教科書,就能夠了解全書概貌,掌握全書的基本線索,熟悉整本書的內容體系,階段特征。備課要從整體到部分,我們在備每一節課時,要了解這節課的內容在這個教學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前后聯系,融會貫通。教學設計要“瞻前顧后”,瞻前就是指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顧后就是要考慮學生已學知識、即將學習的和今后要學的內容有什么聯系。教師要從整個教學的過程來思考、設計每一課,爭取做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力圖為學科教學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圖景,指明前進的方向。這樣才能高屋建瓴,胸有成竹,在以后的教學中,正確地處理每課的內容,備出來的課才有方向,才有靈魂。
第二,合理舍棄,突出重點。要學會研究不教什么。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明確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還重要。合理的舍棄是一種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是課堂教學走向自主、開放,不斷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第三,活化教材,重組教材。
①將教材內容情境化。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產生聯想和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領悟學習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預設,并努力使其更具有挑戰性和感染力。
②將靜態知識動態化。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的,當教材在沒有進入教學過程前,它只是處于知識的儲備狀態,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材中的靜態知識操作化、活動化。從而,更符合學生心理,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參與欲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③將教材內容延展化,尊重教材而不惟教材。我們要發揮教科書作為教材之母港的作用,以教科書為依據進一步開發教材資源。教師需要根據自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對教科書進行適當的裁剪、組合、改造,創新、重組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為充分的材料。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向其他學科、向生活拓展延伸,突破傳統教學的有限空間。教材、教室、學校并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在新課程中,大自然、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成了精彩的教材,目前的新教材無論是內容的選擇還是學習方式的引導上,都非常重視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富于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學生的人格才會真正得到陶冶。教師向豐富多彩的生活教材進行拓展延伸,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第一,特別重視運用“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具體”的原則實施教學,訓練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解題能力,重視階段特征的概括和史論映證,這樣學生容易綱目明確,形成清晰的脈絡,容易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二,從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重組教材內容,使整個教學內容的實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巧設環節,圍繞主線,輻射聯系,娓娓道來,款款推進,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順其自然,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水平,使學生感覺到“就是這樣”,很自然,很親切,而不是很生硬,很勉強。這樣學生學起來很輕松,有很大的認同感,信心和興趣大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高漲。
第三,精心設計導學案,問題引領,學生活動,合作解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四,在處理內容、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時刻不忘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思維方法、思考角度、聯系比較、理論認識、邏輯組織等,把學法指導經常化、細微化。
第五,在上課技巧上多一些辦法。多些語言磁性,提高課堂吸引力,引人入勝,不知疲倦。多些熱情和激情,提高課堂感染力,教學相長,情景交融。多些幽默詼諧,使課堂活起來,使教學輕松愉快。多些肯定和鼓勵,不斷激勵和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多種方法交叉并用,使課堂多變新穎,充滿生命力。教無定法,不被教案束縛,靈活處理。
總之,新教材,新觀念,新方法。新的備課觀,新的課堂觀,與時俱進,創新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