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利 方 越
(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
高校“心理困難”學生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心理上的壓力,在日常學習、社會交往和生活中往往表現出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動力不足,成績落后;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流,排斥參與集體活動;人際關系冷漠,迷戀網絡,一些同學甚至出現自殺或者傷害他人生命的事情。所以,“心理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是學生發展、學校穩定和社會安定的需要。
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
1.生命知識教育。作為個人,需要先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才能發現生命的魅力。另外,諸多的實踐使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每個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多么難能可貴,值得我們每個人珍惜,不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應關懷別人,珍惜他人的生命。
2.生命歷程教育。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抱怨學習無用論,開始浪費時間,虛度人生,得過且過,一些大學生卻自立自強,面對家庭、學校、社會的種種困難沒有被壓倒,勇敢地扛著壓力前進,短短的四年時光,已經可以看出他們的生命歷程已完全不同。大學生應該學會堅強,學會抗爭、以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心態笑看人生,使自己的生命歷程不留下遺憾。
3.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以個體的安全存在為前提條件,旨在培養個體生命安全意識、生存能力以及提升個體的生命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質、健康的心理,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性的一種素質教育過程。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不僅已有近4000 萬人死于車禍,且仍以每年50 萬人喪生、1500 萬人傷殘的速度慣性向前。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生命一旦結束便無法復生,所以生命是無價之寶,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所以大學生更應善用生命,善待生命。
4.生命價值教育。“你為什么活著,你活著的意義是什么”,這就是人活著的生命價值。人不僅要活著,還要有價值的活著。人是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生命的可貴就在于人可不斷地創造價值和超越自我。生命的價值體現在你的被需要,同學之間、親友之間只有彼此的相互需要,你才可以發覺自己的價值,大學生通過樂于助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感恩惜福,樂觀進取,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樹立正確人生觀和生命觀。
根據許又新提出的心理健康三原則,“心理困難”學生首先是心理正常但心理不健康的同學,一般的范圍是有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上有障礙,極度自卑,喜歡獨處,人際關系欠佳,思想偏激或行為偏差等。“心理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1.焦慮心理。面對種種困惑,“心理困難”學生精神過度緊張和焦慮,加之人生經歷少,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產生失敗感和消極情緒,表現為憂心忡忡、煩躁不安、意志消沉,行為上反應遲鈍、手忙腳亂,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抑郁心理。一些“心理困難”學生尤其是性格內向、氣質類型為粘液質和抑郁質的同學一旦受到挫折后,就會感到無能為力,對自己失去信心。抑郁在大四畢業班人群中最易出現。
3.冷漠心理。一些“心理困難”學生在一遇到挫折就失去信心,進而不思進取、情緒低落、意志麻木。自認為看破紅塵、心灰意冷,決定聽天由命,對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會走向極端,放棄自己的生命。
4.憤世嫉俗心理:由于當前社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一些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就容易出現各種不滿心理,如:學習靠自己,就業靠關系等,還出現對專業、學校的抱怨、貶低,對社會不滿,認為世上沒有真理和正義。在各種不滿與不良就業心態的影響下,開始憤世嫉俗,甚至會出現一些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1.構建完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當前,許多高校缺失生命教育課程,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所涉及,因此高校中可以開設關于生命知識、生命歷程、生命安全和生命價值的教育課程,提高“心理困難”學生對生命意識和生命理念的認同。另外,也可以通過集中教育培訓、加強生命教育觀念的宣導、舉辦讀書會、現場觀摩教學、觀看視聽教學資料等方式組織“心理困難”學生參加,引導他們以科學的態度認識生命,熟悉生命的由來,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生存技能,學會健康,積極和快樂的生活。
2.培養“心理困難”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為高校的“心理困難”學生,最關鍵是要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培養自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格素質,精神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健康素質等,使他們變得強大起來。再次培養他們的公益心、進取心、責任心、自我管理能力、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能力,多向思維能力等,只要自身強大起來,他們才更加有底氣生活,生命的價值才能體現。
3.增強“心理困難”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通過生命教育,使“心理困難”學生正確看待過去的學習生活的體驗,認識到過去與現在已經沒有關系,不會影響自己現在的行為和思想,能夠正確的理解過去,滿意地面對過去;對待現在的學習生活的體驗,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堅持力,帶著愉快、積極的心態去享受生活;對待將來的學習生活的體驗,應樂觀,抱有希望,不要被一些物質、金錢和欲望所累,去體會真正的幸福。
4.開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對“心理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影響很大,高校應為“心理困難”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開展相關的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如參觀植物園、自然博物館,開展生老病死的討論,人文藝術欣賞,傳統藝術欣賞、女子防身術訓練等,通過活動,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命三個層面,對生命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問題產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對策。
5.生命教育與其他教育相結合。對“心理困難”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形式結合,開展靈活、有效、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要從“心理困難”學生的興趣、經驗以及社會熱點問題出發,探討生命的可貴、生命的意義以及自我保護。
通過生命教育,使“心理困難”學生實現“人與己”的和諧,實現“人與人”的和諧,實現“人與地”的和諧,實現“人與天”的和諧,這才是我們高校生命教育追求的真諦。
[1]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61.
[2]姜采英,胡維定.理性面對: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礙[J].大學生就業,2007,(04):95.
[3]許世平.生命教育及層次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2,(8).
[4]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