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斌
(河北省秦皇島市新世紀高中)
我國近年來推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戰略政策,就是改革基礎教育教學。基礎教育教學是關系到素質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關系到國民素質全面發展提高的重要因素。怎樣推行物理教學改革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而探索學生學習成長規律,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物理教學改革的有效對策,是當前物理教學實踐中最為重要的問題。成功的物理教學改革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能否滿足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一項重要途徑。
我們曾多次引用楊振寧先生的觀點:中美傳統教育方法的區別之一,是中國教育按部就班、嚴謹認真,而美國的教育是滲透式的,允許跳躍。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訓練,永遠是物理課程的核心,也是我國物理教學的優良傳統,舍此談不上什么科學素質教育。在我國傳統的物理教學中適當地引進滲透式的教學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躍,可使學生不過分地依賴教師,有利于激發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我們贊同楊先生看法:中美雙方教育傳統的長短是互補的,若能將二者和諧地統一起來,在教育上將是一個有意義的突破。然而,對我國物理教育傳統施行傷筋動骨的手術,必須慎重。
20 世紀科學突飛猛進,新技術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物理教學要富有時代感,但不能流于新聞式的報道,而應講出其中的物理內涵。近代物理的理論基礎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物理課中介紹現代科技成果時,應突出它們的近代物理原理。
自然科學都是嚴謹的“硬科學”,物理學尤其如此。對青少年進行硬科學教育,對他們科學素質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一個社會來說,普通國民受到扎實的硬科學教育,且不說對提高生產率和發展經濟有利,對各種迷信和邪教的抵御能力也會大大增強。歐洲物理學會的代表說,這種將科學教育“軟化”的趨勢,在世界上有一定的普通性,其實質是使國民教育廉價化。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師進展和學生分數,忽視了對學生興趣和信心的培養,在匆忙的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對具體概念和定理的詳細解答,那么最終的后果只能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對物理概念模棱兩可,似是而非。長此以往,最終導致對物理課程的學習喪失興趣和動力,學習物理課程的情趣低落,精神不振,物理學習成績自然不會理想。可想而知,不愿看到但必然出現的局面是學生、家長和老師同時產生對物理課程的厭惡,產生惡性循環。因此,教師要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模范作用,重視學生的自我地位,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緊緊抓住教學目的,克服教學和學習困難,使物理教學活動在教師和學生良性互動中,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心理學表明,課堂環境的好壞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關系。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思維處于最佳狀態;緊張的課堂氣氛,則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個性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發展性評價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課程標準的實施,使課堂教學在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提出了變革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和過程,靈活地采取各種新的方式方法,使之蘊涵于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同時,教師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處理教學中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作出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安排上,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發表不同意見,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極大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接受學習、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往往是交錯融通,組合在一起發揮作用的。在接受學習中可能有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成分,在體驗學習中也會融入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因素,而探究學習中同樣會有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的成分。由于各自比例不同,側重不同,從而形成多種多樣的學習模式。但是,實際教學中大量存在某類學習任務適宜以某種學習方式為主的情況,因此,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模塊教學、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在幫助學生開展有效的接受性學習的同時,將學生置于一種主動探究并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狀態;改變學生只是單純從書本學習知識的傳統,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探究物理奧妙的興趣,改變學校教學始終圍著考試轉的局面,真正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上,讓學生養成愛觀察、愛實驗的習慣。在不斷的探究中發現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階段的物理課,要更加關注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學習質量,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教師有必要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和體驗后有所發現,有所聯想,萌發出科學問題;或者創設一些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運用科學思維,自己提煉出應探究的科學問題。
發展性評價正是這樣一種評價方式,它在重視施教過程中靜態常態因素的同時,更加關注施教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因素。把考試和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做法,而要對考試結果作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評價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教學評價更加強調個性化和差異性評價。要求評價指標和標準是多元的、開放的和具有差異性的,對信息的收集應當是多樣、全面和豐富的,對評價對象的價值判斷應關注評價對象的差異性,有利于評價對象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