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 高鑫 田海霞
經濟的全球一體化使得我國每一個企業包括中小規模的企業都置身于全球的競爭之中,無一幸免。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經濟的全球化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而言,即意味著面臨來自全世界的挑戰和競爭,同時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為它們健康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中,對于質量成本的管理是管理中的一個核心,因為在現代化的經濟大潮中,“質量為王”的精神已經滲透到了我國的中小企業當中。
質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國質量專家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在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來的,他把產品質量預防和鑒定活動的費用與產品質量不符合企業自身和顧客要求所造成的損失一并考慮,首次提出了質量成本的概念,形成質量報告,為企業高層管理者了解質量問題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進行質量管理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此后人們充分認識了降低質量成本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巨大潛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質量成本管理在企業經營戰略中的重要性。根據以上的理論和專業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可以將質量成本分為三大類: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和損失,其中損失又可以分為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通過對這三類質量成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的特點和一些問題,并且能夠根據這些問題的特征來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就質量成本而言,我國的中小企業在管理中還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涌現出了不少的問題。
就單純的管理而言,近些年我國的很多中小企業為了加強自己的管理,往往引入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管理模式,如扁平化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等,并且在公司管理上已經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質量成本的管理往往是流于形式,只是將過去對產品質量的監測標準進行提升,將過去的文件進行擴展而已。至于管理的科學性,則沒有很好地保證。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層認識到了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就把自己的關注重點放到對產品的監測上,加大產品的質量監測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來做這個體系,或者提升檢查頻次,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長遠來看,這種做法是不利于企業健康成長的。對于品質的理解也有失偏頗,那么對于企業的發展也就是一廂情愿。
為了公司產品的質量進行相應的投入本來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很多的中小企業常常不能正確認識產品鑒定的重要性。高昂的鑒定設備往往成為中小企業對外宣傳的內容,但是如果一個企業為某種宣傳而盲目地引入更加先進的鑒定設備,那么就會造成較大的浪費。在傳統的中小企業管理過程中,增大鑒定頻次成為一個常用的方法。目前看來,很多企業的鑒定成本成為質量成本的一大塊內容。一方面用于檢測的合格品增多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另一方面對于鑒定人員及時間成本的投入,對于企業而言都是本不應該投入的成本。這種僅僅依靠自己經驗和想當然得出來的方案并不是質量成本管理的可取之法。
2.2.1 質量成本與企業的產品結合性不強
管理方法的引入除了要使自己的產品符合國家的各項標準,而且也應該與自己的產品進行匹配。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發現,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們并沒有很好的管理知識和素養。這樣就容易導致兩個后果,一種是對于管理學不屑一顧,僅僅靠自己的經驗來進行企業的管理;另一種則是對管理學過分迷信。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前者往往由于吃虧而逐漸改變態度變成后者。而后者的劣勢就在于他們對于管理學尤其是對質量成本管理這樣專業內容的迷信而使得他們不惜一切成本和代價將其引入到生產當中,而不顧管理的方法與自己的產品是否合適,是否會造成較大的浪費。
2.2.2 質量管理理念落后
真正的質量管理并不在生產后的監測或者鑒定,而是來源于對生產過程的控制。這是現代化管理的一個理念,同時也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理念。然而在我國,很多的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相信越多越密的監測會導致越好的產品質量,而高的產品質量正是使自己處于不敗之地的王牌。
鑒于我國中小企業管理者對于管理學特別是對于質量管理這樣專業知識的缺失,產生以上的種種問題并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那么,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和科學性進行長期系統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的解決方案,僅供廣大的中小企業管理層參考。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統,優化信息管理。這一來自于現代質量管理科學的經典做法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一個典型特點。事實上,對于信息采集系統的建立尤其是現代信息采集系統是企業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質量成本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分析才是質量成本管理的關鍵,良好的信息傳遞是質量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質量管理的精髓。
質量成本信息是指企業產品質量成本在各個環節的基本數據、原始記錄以及產品使用過程中所反映處理的各種情報資料。前面提到質量成本的管理分為三類,也就是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和損失。對于預防成本的統計比較復雜,需要公司各個部門包括生產部門和質檢部門的數據、產品研發部門對于研發預期與實際情況的把控,工藝制定部門對于產品生產穩定性的把握和調整等都對預防成本造成較大的影響。鑒定成本主要來自于檢驗部門的運行費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和把關,是產品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依據。至于損失,主要是對于生產部門生產出來的廢品和不合格品,以及當產品走出企業后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夠正常使用的產品。
在現代企業管理精神的引導下,建立健全企業的信息收集系統,擴大數據的收集渠道。根據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采購、生產、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控制程序并生成數據鏈,建立質量成本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饋利用等完整系統的規范化程序,形成與企業生產、營銷等市場信息融合的企業財務體系,是企業解決成本管理的關鍵步驟。
產品的監測或者鑒定是企業產品質量好壞的體現,同時對于企業的產品質量也是一定程度的保證。在很多的中小企業管理中,“對于不良品的零容忍”、“絕不讓一件不良品流入到下一道工序”成為企業的精神和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管理者對于企業產品質量的重視精神和心態是值得表揚的,對于過程中的監測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監測手段只能夠是一個輔助的手段,作為一個產品信息反饋的重要保證,不能夠靠監測數量的增多和監測頻率的增加來實現監測效率的提升。
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行監測數量的計算,使每一個被監測或者鑒定的產品或者半成品、零部件等都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在不增加監測頻率的情況下,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挖掘,為生產反饋更多有用的信息。甚至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實驗安排,盡量減少對生產過程中產品、半成品的浪費,因為每一件被檢測的樣品都意味著質量管理成本的上升。通過科學的管理,降低鑒定過程中的人力成本、樣品成本和時間成本。通過對以往積累數據的深層次分析,得出更多有用的數據反饋給生產部門用來修正生產工藝,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新產品的研發永遠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然而,對于成本管理而言,新品的研發往往是一個純投入的過程,也就是成本管理的一個負擔。無休止并且不計成本的新品研發實際上是不提倡的。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對于新品的研發首先是要與企業的現實情況相吻合,不應該盲目進行研發而忽略企業人力和財力的現狀;其次是新品的研發應該遵循市場規律和科學規律,將實驗安排的成本考慮到研發的計劃當中,并且當成一個重要的因素來進行考慮。當然,新品的研發也不能只考慮成本而畏首畏尾一事無成,二者之間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狀態,用科學的方法來減少新品研發對成本管理的壓力。
實際的經驗和科學的驗證,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就是產品的質量并不是來源于增加成本的鑒定過程,而是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于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從原材料的采購、原材料的檢驗到生產過程參數的嚴格把控,再到對普通操作人員的嚴格培訓,都是對產品質量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將產品質量寄托于生產過程管理,就是將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從產品檢測轉移到生產過程管理上來,增加這方面的人力和智力投入,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這才是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石。
科學質量成本管理對于一個現代化的中小企業而言,意味著在保證和提升自身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和科學方法的運用降低整體的運行成本并提升管理的效率。雖然我國的中小企業在這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相信隨著管理科學的普及和管理層的努力,它們一定能夠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1] 張群芳.淺析企業質量成本管理[J].經濟師,2006(12).
[2] 鐘倫彪,李亨英.淺議中小企業質量成本管理[J].機械管理開發,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