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王博宇 吳黎明 胡芳
為實現對電子商務的征稅,面臨著稅收的政策、制度、征管、法律以及國際稅收等許多方面的問題,因此也給一直沿襲的稅收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找到我國電子商務征稅有效可行的辦法,適應和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保護自身的財政利益,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各國對電子商務的不同態度以及相應措施,并進行比較分析。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了現代商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電子商務的零售交易以年均高于40%的速度飛速發展。2012年交易總規模達到1.2萬億,相當于全國連鎖百強的年銷售總和。目前,我國網上交易在短期內不增開新的稅種,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修改、補充和完善現行的稅制;當形勢的發展需要時考慮開征新的稅種。所以在兩會中有多位代表提出對電子商務征稅的提案。為了制止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的潛規則,國稅總局近日發布了《網絡發票管理辦法》,明確指出“開具發票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在線開具網絡發票,不得利用網絡發票進行轉借、轉讓、虛開及其他違法活動”
目前,雖然國家投入了技術力量來加強對信息系統的研發、推廣和運用,但現有的稅收法規對電子商務征稅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我們仍然只是在進行理論研究及個案實踐。其具體問題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稅收要素難以確認。虛擬的互聯網消除了地域區別,尤其是在情況更復雜的國際間電子商務中,征稅主體身份的確定成了首要問題,也讓征管地點變得難以確定。消費者可以從網上直接下載原本屬于有形商品的報紙、書籍和軟件,混淆了有形商品和特許使用權的判定,確定征收對象性質的難度加大,因此也導致了征稅客體難以確認。
第二,稅收程序法難以適用。經營者如要開展網絡交易,只需要設立一個網址。由于網店經營者為了自身利益,一般不去辦理稅務登記只從事經營,從而非常容易造成征管漏洞,致使流失大量稅收收入。在網上直接交易時,消費者和廠商省略了商業中介機構,而商業中介機構在某些情況下存在著代扣代繳稅款的作用,如此一來,中間環節的代扣代繳作用就被大幅度減弱。
第三,國際稅收困難重重。全球的商品、服務和技術有效流動由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大,由此也產生了國際稅收上的難題。客觀上,各國對于電子商務征稅問難題應采取統一立場與措施,但由于各國現行的稅收征管體制存在較大差異以及對各個國家對電子商務征稅持有的觀點也不一致等問題的存在,重復征稅現象以及國際稅收協調亟待進一步的解決。跨國公司對集團利潤分配的操作、以及規避稅收由于電子商務高效的流動性也變得越發便利,同時也促進了其內部功能一體化的實現,關聯企業有了大量的時間對待各自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第四,技術、人才上存在難題。我國目前的稅收信息技術尚未達到可以對電子商務進行科學征稅的水平,倘若在沒有發展技術的前提下盲目征稅,則很有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此外,各部門協作,積極提高稅收信息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電子商務發展速度更快,且干部業務水平低、軟硬件設施缺乏等客觀問題普遍存在著,技術、人才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提高。
2.1.1 美國電子商務征稅制度
美國在電子商務的發展包括在電子商務的征稅上一直是行業的先行者。美國政府在1997年發布了《全球電子商務綱要》,提出了“由私人企業繼續主導互聯網的發展;政府對電子商務不應做出不合適的限制;應該支持及實施一種可預測、最低程度的、一致而簡單的電子商務法律環境時政府采取必要的介入;政府應認識因特網特殊的本質;促進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的五大原則:
2.1.2 歐盟電子商務征稅制度
歐盟于1998年6月8日發表的《關于保護增值稅收入和促進商務發展》中表明為了控制稅基流失,由購買者對成員國居民(不論其供應者是歐盟網站或外國網站)通過網絡購進商品或勞務時扣繳增值稅,稅率為20%,同時也迫使美國對“通過網絡銷售的數字化產品”征收間接稅。
以美國為代表的免稅派強調中性化與透明度,主張必須遵循現行稅制,對在互聯網上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和消費者不開征任何形式的新稅與附加稅。歐盟則表明征收增值稅。
印度作為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先行者之一,在1999年4月,印度政府發布電子商務稅收政策,規定對只要是在境外使用計算機系統,并且由本國公司向美國公司支付的所有款項,都視為來源于印度的特許權使用費對其征收預提稅。
在2008年8月,新加坡政府公布電子商務稅收原則,分別規定了電子商務所得稅和貨物所得稅的確切范圍。以是否在新加坡境內運營作為所得稅的所得判定依據;銷售者在新加坡境內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貨物和傳統銷售貨物一樣征稅;在新加坡登記的營業人員提供非零稅勞務,由買方繳納3%的貨物與勞務稅。
在具體的稅收征管中,因為發展中國家既要解決國家內部稅負公平和稅收中性問題,又要迎來電子商務發達地區給本國進口關稅的打擊以及對國內有關行業的競爭沖擊,所以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不贊成免征電子商務稅,他們認為這種免稅政策會從多方面減少國家的稅收收入。
電子商務征稅的影響主要在于流轉稅,而發達國家的主體稅為所得稅,發展中國家是以流轉稅為主,很明顯電子商務的征稅與否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大于發達國家。并且,發達國家主導著電子商務、網絡經濟的發展,這種主導地位使其成為規則制定者,且規則的側重點也隨著其發展的程度不同而存在著差異。
美國主張對電子商務免稅,由于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明者,且擁有全球60%的互聯網用戶。從互聯網主機業務來看,發達國家擁有95.4%,美國和加拿大就占據了64%,而所有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總共只有5.4%。目前,美國在電子商務領域擁有絕對優勢,他們絲毫不用擔心電子商務的免稅是否會帶來經濟與稅收的沖擊,所以他們積極主張電子商務免稅。而歐盟的政策與之相反,歐盟對電子商務征稅權予以保留,他們認為互聯網經營活動可以成為政府新的稅收來源渠道。由于美國各方面的超然地位,對電子商務免稅的最大受益國都將是美國,這也是為什么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都贊成或者是不反對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原因。歐盟為了避免稅收阻礙網絡經濟以及稅源的減少,主張對電子商務與其他商品購銷活動一樣征稅。
從橫向上看,發展中國家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所以在是否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問題上有頗多的顧慮。既擔心征稅會給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的正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又要考慮到對其免稅是否會造成對傳統行業的沖擊,影響市場平衡,同時也擔心其他發達國家擾亂國內市場。不過,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電子商務將作為未來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中國家對國際上對此問題的探討報以積極關注。免稅這一舉措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意味著稅基大幅縮小,稅收流失加重,南北經濟實力差距拉大。但具體征收何種稅,并未得出統一結論。印度作為電子商務征稅的實踐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沒有影響其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這也鼓勵了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采取合適的政策。
美國等少數幾個極發達國家對電子商務免稅這一舉措,一方面與稅收中性原則和公平原則背道而馳,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因此大部分國家對電子商務征稅持贊同態度。可見,我國對電子商務征稅勢在必行,國際社會上的一些稅收政策主張和具體措施也為我國實施電子商務征稅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作用。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做出補充目前來看,對電子商務征稅較為穩妥而有效的措施是在現行稅制基礎上,對電子商務的衍生和發展中產生的相關稅收問題進行分析,同時修訂、補充、完善稅法條款。第一,可將電子商務交易產品對應到傳統方式交易商品的某個環節,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使其與傳統商品交易方式稅收負擔一致。第二,對網上平臺的各種在線服務作為服務業來征收營業稅。對在線交易中與知識、技術有關的項目視為“特許權”,按“轉讓無形資產”的稅目征稅。第三,三大稅種的改變必然會影響所得稅的改變,考慮到在電子商務中,境內外任意轉移所得稅稅基的情況,所得稅的征稅管理也要適當調整。
所有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上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納稅人應將所有從事網絡零售交易經營者的店鋪資料報送到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根據這些資料建立管理檔案,賦予納稅人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專用號碼,以此來實現對納稅人稅收行為的記錄和管理。同時,稅務機關應做好保密工作。此外,納稅人需要將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專用號碼永久展示在其交易網站上。對于沒有進行相應稅務登記的納稅人,禁止其使用電子發票,且不可從事相關交易;對于沒有按照規定在網上展示稅務登記標志和登記證號碼的,稅務機關應責令其在規定期限內改正。
稅務機關根據電子商務的特點,設計電子稅務管理平臺,與企業網絡交易系統連接,做到交易、申報、管理三步在網上一氣呵成,讓電子商務的申報和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由于電子商務交易中的C2C(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不適用自行電子申報,為此,可以建立由電子商務運營商代扣(收)代繳制度。在交易環節,企業在與不具備自行申報條件的納稅人交易時,可對其進行代扣(收)代繳。在稅務登記環節,稅務機關標記出不具有自行申報條件的納稅人,錄入對應的代扣(收)代繳金額。實行與傳統稅收相類似的電子商務稅款代扣代繳制度不僅可以使電子稅務管理平臺的壓力減輕,此外還可以降低納稅成本、提高納稅效率。
[1] 朱國英.中國電子商務征稅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
[2] 楊向英.電子商務征稅原則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江蘇商論,2009(3).
[3] 陳淑慧.國外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比較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11).
[4] 樊麗霞,周曉輝.電子商務稅收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經濟市場,2013(9).
[5] 鄧曉蘭,張秦.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國際比較及啟示——兼論我國電子商務征稅政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1(5).
[6] 王小雪.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立法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