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 孟亞文 胡明敏
當前在大數據時代的金融領域,移動支付、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云金融等創新金融業務在我國蓬勃發展,這些新興的金融服務形式共同組成了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借助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延伸到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當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金融領域具有具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互聯網金融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第三方支付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是網上購物得以高效實現的重要基礎,其主要的運作方式是一些與各大銀行簽約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信譽保證的第三方獨立機構為網上消費提供獨立的交易支持平臺。為網上交易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在確認買方以使用其提供的賬戶支付貨款之后,通知交易賣方發貨,并在買方接受貨物并驗收無誤之后,將貨款轉至賣家賬戶,以實現網上交易的便捷高效,保證網上交易活動的正常秩序。
P2P貸款模式最早產生于英國,是一種民間的資金交互手段。其主要的技術基礎是互聯網技術,通過互聯網社會經濟活動中擁有閑置資金的個人能夠與有資金需求的個人和企業進行直接聯系,并在一定基礎上達成資金使用的共識,實現資金在民間的直接流通。減少了中介機構的參與,提高了金融活動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活動的門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閑置資金的利用效率。當前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融資形式。
眾籌融資網站,相當于微型的風險投資項目交流平臺,個人可以將自己的創意和創業設計發布在網上,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募集支持創意和創業計劃的資金。在這一過程中創意項目和創業設計的主體必須公布資金的目標籌資金額和時間,如果發起者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了籌資目標,則項目成功,項目的發起者可以獲得所籌集的資金,反之則視為項目失敗。這種網絡融資模式,是現代創業融資的一種網絡變形,對金融業本身而言意義并不深刻,但是其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理念是極為先進的,也是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有較強的現實意義[1]。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資金和貨幣的信息化和虛擬化,在市場經濟活動的早期,人類的交易行為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資金和貨幣都是現實的。但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活動中因為現代信息網絡的應用,交易的金額和交易雙方的空間距離往往較大,以現實的貨幣進行交易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互聯網交易的本質是資金或者貨幣所有權的交易,互聯網金融活動使用的實體資金都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存儲,但是其所有權卻隨著交易活動發生了變化,這是貨幣實體和其使用功能的一種剝離,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當前較為嚴重的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本身獲取企業主體信息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對資金需求主體信息的獲取上。同樣是獲取資金需求企業的信息,大型企業的信息相對完整,金融機構獲取的成本相對較低。而小微企業因為剛起步,金融機構獲取其信息的成本就會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金融主體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熱情不高。同時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往往較小金融機構獲利較低,更是加劇了這一現象。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活動中,借助廣域的互聯網技術,企業和個人均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其他主體的信息,實現了交易信息的對稱性,也解決了金融機構獲取信息時“入不敷出”的問題。
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因為技術、信息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實現單筆交易所需的時間較長,市場經濟活動的運行速度受到較大的限制[2]。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借助互聯網技術來進行金融活動,金融活動的形式更加便捷,自動化水平更高,客觀上提高了經濟運行的效率。互聯網金融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金融領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快了經濟運行的節奏,為社會經濟活動增添了活力。
在進入到21世紀以后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有較為迅速的發展,當前社會經濟活動中主流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都與互聯網產生了密切的關系,尤其是網上金融服務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業務。其功能性的實現主要依靠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給社會經濟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互聯網技術對互聯網金融的不適應,很多金融服務都缺乏有效的互聯網技術支持,導致互聯網金融的部分功能無法有效實現。另一方面是互聯網技術本身的安全問題,互聯網金融因為牽扯到大量的資金往來對安全性要求很高,但是互聯網技術對互聯網金融安全性需求的滿足度一直較低。
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持。尤其是互聯網金融這樣一種結合了金融和互聯網技術兩種復雜學科的綜合性產業,其對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但是在當前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普遍存在著精英人才缺乏的問題。這一問題產生的客觀原因是: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綜合性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主觀原因是:當前我國金融類高等院校的培養模式過于寬泛,沒有切實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實際需求進行人才培養[3]。
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我國貨幣監管政策存在問題。我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遵循統一和標準化的貨幣監管原則,對現實交易的貨幣和網絡虛擬交易的貨幣一視同仁,這種管理政策有利于經濟活動的標準化和效率的提高。但是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單一的貨幣監管原則開始出現對互聯網金融的限制問題,因此,提高監管的靈活性對于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十分重要。
其次,當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主要實現形式,是金融機構與軟件公司合作。但是由于我國并未針對虛擬信息安全問題出臺隱私保護法律,所以很多客戶擔心個人隱私泄露而排斥互聯網金融服務,這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是極為不利的[4]。
當前我國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重視程度還是很高的,為了解決互聯網金融業的網絡支付安全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根據我國網上支付清算的需求,運用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建立一種能夠高效、安全處理商業銀行異地支付等業務的應用系統——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主要包括: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境內外幣清算系統、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等。使用該系統可以很好地解決各大中型城市間的金融領域信息傳輸的問題。這一系統的構建可以解決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重要的技術難題,保證互聯網金融業能夠快速健康地發展。
在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這樣一個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極高的行業來說,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主體應該重視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其中主要的途徑為對現有員工的再培訓。因為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本身是一種更新換代很快的技術,其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員工技術要求有極強的實效性。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要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的新技術、新問題、新形勢,積極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和研究,保證工作人員始終走在互聯網金融變化發展的前列,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互聯網金融的健康、高效發展[5]。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管,并不是為了遏制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而是為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構建一個適宜的環境。加強監管的主要內容有放寬對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監管、加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伴隨著我國經濟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適時放寬對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監管變得十分必要。首先,政府允許非銀行機構開發電子貨幣,推動信息技術企業與銀行合作開發電子貨幣產品,在監督方面,對非銀行機構采取同銀行一樣的監管標準,以保證放寬發行主體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國家應該針對互聯網金融活動的現狀,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進行規范,為互聯網金融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環境[6]。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互聯網金融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對社會總體金融業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對互聯網金融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本文從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一般形式、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建議與對策四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期為互聯網金融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應用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鑒。
[1] 黃海龍.基于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
[2] 袁博,李永剛,張逸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12).
[3] 張曉樸.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探索新金融監管范式[J].金融監管研究,2014(02).
[4] 徐潔,隗斌賢,揭筱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4).
[5] 王達.影子銀行演進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及其引發的沖擊——為何中國迥異于美國?[J].東北亞論壇,2014(04).
[6] 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