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審計碩士教育中心 馬娜
金融機構的發展需要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優化和加強。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在其內控機制上存在很多問題,諸如不斷下降的貸款質量,嚴重的經營虧損,科學的經營和管理的理念極度匱乏等不勝枚舉,嚴重威脅著我國的金融安全。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合理的構建并對其整體進行有效的優化調整,使得我國的商業金融機構獲得必要的發展保障,避免各種潛在的風險和危機的發生,為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商業銀行是一個通過貨幣經營提供有價值金融服務的機構,因而在其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使得風險程度增加,如信貸業務重點信用風險威脅以及相應的操作風險威脅等方面。因而需要對金融資產的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進行考慮,使得商業金融機構可以穩定和快速地發展。目前我國的商業金融機構為了實現有效的風險防范,需要建立一套良好的自我約束體系以及風險預防體系,這兩種體系構成了內控機制的有效建立[1]。
目前我國的商業金融機構因其歷史等相關多種原因造成了現有的貸款利率的偏高,使得資產利潤率程度受到了影響。并且使得相應的風險程度開始增大,目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加快,帶來了國際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因而需喲啊金融創新程度獲得高效的發展,使得我國在金融業開發程度提高后,其商業夜航面臨的風險狀況變得復雜。同時一些新型業務如表外業務和國際業務等等面對的風險種類也不斷的增多,這些狀況都需要銀行機構具有完善的內控管理機制,使得自身可以抵御這些風險進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
金融也是一個具有高度領域相關的整體行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基礎保障。同時對社會的穩定起到一個基礎的構建作用。銀行機構的資金流動繁瑣,當出現一個局部問題后,容易引發多種資金問題,會對相關的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國家的金融組織造成連鎖破壞影響。使得金融危機的發生概率增加。
近幾十年的金融危機分析研究證明,金融危機爆發后,對國家的經濟以及社會會造成重要的影響。并對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形成一定的動蕩。因而,我國不斷的和世界金融機構相互緊密聯系的今天。有必要對商業金融機構的內部進行有效的控制,形成一個完備的運行機制,對其風險可以進行有效的規避和控制,這對金融行業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2]。首先可以讓金融也獲得安全的保障,其次也可以讓我國的經濟和社會保持穩定的局面。
金融機構是對貨幣信用進行經營的極其特殊的一種行業,其內控機制的建設非常的重要。內控機制的嚴格制定、建立和有效執行對于金融機構的大小經營風險和經營的后果有著重大的影響。金融機構不斷加快的商業化進程迫切的需要內控機制的強化和金融機構內部管理的加強,以更好的防范金融風險和威脅,保障金融穩定,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可想而知。
建立內部監督機制是金融業包括商業銀行發展的大勢所趨,能夠有效的應對急速發展的市場化金融業務,嫻熟的運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有力的植入電子化的金融手段。定時定點定期進行內部稽查,建立相關的機構,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各自履行責任,對業務和崗位進行抽查。及時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并提供改進的意見和更新防范措施,這也為內控制度的執行提供了監督基礎。
針對于各個崗位的管理方法也更加細致化,各崗位之間的制衡性也明顯得到了加強,權責分明,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易忽略的缺漏。更有部分金融機構結合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更加適合自己的規章制度細則,成立相關的委員會以及審批等組織管理機構,加強內部控制機構,以達到內部制約機制的健全。
這些長足的進步證明了我國的金融業的發展在日趨成熟,然而,有進步的同時一定存在相應的缺陷和不足。其表現為以下幾點。
2.2.1 對內部控制的認知產生錯位
當前仍有相當一部分金融機構將內控定義為對下級部門的監督和管制,而忽略了對自身的約束和監督,使得內部控制失去了制衡性。同時,忽略了內部控制的抽象化的管理意義,僅僅局限于對業務的控制,而排除在政策制度的決策活動之外。第三種狀況是將稽查監督的部門等同于內部控制,失去了對自身經營行為的約束能力。
2.2.2 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的制度性設置
盡管當前有很多金融機構設置了諸多內控制度,然而始終沒有達到互相監督、互相制衡的效果,無法充分地協調各部門的職能發揮。
2.2.3 大腳穿小鞋,機制不合適
內部控制機制作為一種監督的體系,最主要的職責之一就是對各項規章制度的有效執行進行檢驗,充分發揮其內部控制與監督的最高權威性。然而我國的金融機構恰恰缺乏有效的、頻繁的內部監督行為,監督人員數量過少,突擊性的臨時性的檢查多于對重大問題的稽查行為。無法及時反映問題、糾正錯誤,力度極弱。
2.2.4 執行內部控制的制度過程中浮皮潦草,缺乏徹底性
盡管很多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展了各類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置和建設以控制、降低風險,然而在實踐之中大量的風險失控依然存在,不依章法、不循規定是此現象發生的重大原因。金融機構的監督制度仍然處在“人治”的階段,領導成為執行監督的主體,領導的意志成為監督的政策,越權行為嚴重,各部門負責人制衡性極其匱乏。
內控機制是金融機構本身的一種十分重要的自律行為,其方式是通過對機構自身的各個司職部門以及員工所進行的業務活動的風險進行控制、加以制度規章上的管理、提升部門員工與機構的相互制約性所采用的方法和自我調整、管制程序。
現今和未來,金融部門最為緊迫的任務將會長期是對內控機制的建設的健全和完善,以此來促進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加強、金融改革的繼續深化、金融風險的預判和防范、金融秩序的穩固和維持、金融事業的蓬勃發展。
我國的金融改革進入了縱深階段,正在實現新的飛躍,在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的滋養的同時,內部的動力和條件也必須要得到完善。完善這個內部動力的方式就是對內部經營機制和管理方式的不斷加強和改善,改進完善內部動力和條件,實現金融機構自身的約束力和發展力。
作為一個金融機構,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乏相關的機制,以權謀私、收錢辦事的現象就會屢禁不止,吃、拿、卡要就會成為一些當職者的家常便飯。通過手中掌握的各項權力挪用公款、收受賄賂,開設黑賬號將各項資金納入自己的帳中,甚至攜款出逃。因此,加強內部控制是金融機構自我防范的必然需求。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務也在更多的領域之中開展起來,為保證業務的質量,各大中小型銀行都在制度方面加大了建設力度,不斷將規章制度健全化、體系化。然而金融行業的繁復性決定了其管理和監督方面的漏洞的存在,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制度政策和規章。這就需要內部控制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和執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即使發現違紀違規的行為和現象并加以查處,全力保障金融機構的良性發展[3]。
綜合上文所討論、探索的我國金融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內控機制的建立健全和優化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對于在銀行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必須增強器內控的意識。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其風險急劇增加,面臨的威脅也越來越多,商業化的進程除推動其不斷前進外,也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因此必須擁有健全的內控制度,才能在風險來臨前防患于未然。同時增強銀行自身的防險意識。最后要自覺的、嚴格的遵守內控制度,自我監督、相互監督,保障合法、合理的運行體系。
嚴明權責制,合理分工,將工作細化到各個崗位和個人身上。建立監察機構對崗位實行不定期、多頻率、不同方式的檢查、監督,促進內控制度向更加合理、健全、完善、有效的方向推進。同時以法律規章的手段確保內控制度的穩定執行。
綜上所述,商業金融機構所涉及的領域非常的繁雜,其令范圍之廣、領域之寬是諸多行業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對其制度的改革和建設,尤其是對其內部控制機制的健全更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健全商業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體系要從體制上進行變革、從文化上進行引導、從制度上進行改進、從技術上進行創新、從管理上進行監督、從操作上進行細化,是一個綜合不同層面、從不同角度進行改革的系統性工程建設。在我國商業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機制當前的改革過程之中,體制的轉換依然受到或多或少的阻力,內部人員的技能和人文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管理和經營的文化傳統存在著亟待摒棄的“糟粕”,建設過程中繁復的環節消耗的成本較多,都制約著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因此必須抓住規律,循序漸進,不斷尋求適合我國商業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式,有效地實現內控體系的健全。
[1] 伍敏.我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完善途徑解析[J].企業導報,2013(01).
[2] 蘇玉生.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3(14).
[3] 邱海娟.淺議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機制建設[J].新經濟,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