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審計職業學院 葉東秀
肥西農村商業銀行 姚建
據《經濟日報》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國金融機構貸款(本外幣口徑)余額為85.21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9.78萬億元,占比23.22%,較年初增加2.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速13.7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0.91個百分點。當年全國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戶數644.7萬戶,戶均累發放金額289萬元,各省(區、市)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普遍超過80%。此外,小微企業不良貸款余額4452億元,比年初增加91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25%,比年初增加0.25個百分點,略高出各項貸款不良率0.57個百分點。
從商業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數據來看,一方面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比增速顯著,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率卻居高不下,如何使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降低風險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探討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在各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小微企業業務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1.1 應變性差、抗風險能力不足
國家工商總局今年發布的《全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為1527.84萬戶。其中,小微企業1169.87萬戶,占企業總數的76.57%。從目前數據來看,小微企業已占市場主體的絕對多數。然而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的諸多特點決定其面臨市場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抗風險能力不足。一般情況下,小微企業的資本和技術密集程度低,自我研發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市場上一旦發生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波及到小微企業。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的影響,對江浙一帶的小微企業影響較大,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上升明顯。
2.1.2 公司治理不完善
絕大多數小微企業屬于家庭式的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作用過分突出,導致決策一旦失誤,企業往往就面臨倒閉。實踐中,小微企業經營隨意性大,業務穩定性差,并易受利益驅動而輕視風險,為了追求高額的回報甚至會轉移貸款用途,投資到高風險的領域。如部分小微企業將流動資金貸款投入固定資產建設,或將貸款投入到房地產開發經營,或進行權益性投資,甚至部分貸款會流入小額擔保公司等。
2.2.1 同業競爭激烈,降低信貸標準
自改革開放以來,商業銀行在數量上從無到有、由少至多、外資銀行也逐漸進駐,銀行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爭取到更多的業務,商業銀行一方面主動出擊,上門營銷產品、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降低貸款門檻,拉攏客戶。如工行允許小企業使用法人賬戶透支業務、建行在部分地區推出了小企業額度抵押貸款等。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銀行逐漸推出諸多新產品、新服務,使得貸款門檻降低、手續簡便,同時也將商業銀行置身于高風險之下。
2.2.2 銀行內部管理不完善
商業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導致從事小微企業信貸人員短缺,在大量吸納人才的同時,招聘的業務員水平卻參差不齊且部分人員職業道德低下。這些小微企業信貸人員在經營業績的壓力下,把授信作為主要營銷手段,且調查失真、甚至伙同客戶提供虛假資料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導致操作風險增多。另外,商業銀行針對小微企業審批環節更多地倚重于抵押物或擔保,而對企業本身的基本面、交易背景的調查不夠深入,導致對企業第一還款來源的考察不夠細致、嚴格。
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特征以及商業銀行管理方面的缺陷,導致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不良率居高不下。為了有效應對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保障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持續、穩定的發展,提出以下風險防范措施。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數量的增多,銀行間業務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但這種競爭應建立在規范有序之上,并嚴格信貸準入條件,杜絕各類不正當競爭。
一方面,各金融機構要嚴格信貸準入條件,切不可只追求量而不重視質。對市場反應敏感、盈利及償債能力較差的小微企業一定要嚴格把關,杜絕降低信貸準入門檻而換取業績的增長。嚴格貫徹客戶準入和退出的標準及政策的同時,并把第一還款來源作為主要的調查對象。另一方面,隨著同業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要開展正當的營銷競爭,確保業務發展的規模和質量。金融機構不僅要深入市場了解客戶的需求更新金融產品,更要提供優質服務,如改善銀行員工的服務態度到推出一系列針對客戶的便利服務措施。
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不僅影響銀行業務的快速增長,更關系到銀行面臨風險的高低。商業銀行要制定實用、科學的培訓機制,對員工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
一是對從業人員業務技能水平的培訓,并實行嚴格的考試考核制度,定期進行業務技能考試,在熟練掌握銀行業務技能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其識別和控制信貸風險的能力。二是對其職業道德的培訓,增強對銀行的忠誠度。通過一些典型的銀行案例,讓從業人員清晰地認識到違反職業道德所帶來的損失,從而嚴格遵守銀行的規章制度,降低銀行的操作風險。
目前,我國的小微企業普遍存在公司經營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及報表不真實的情況。因此對小微企業授信前,一定要加強貸前調查環節的深度與廣度,尤其是與客戶直接接觸的小微企業信貸人員更應注重調查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信貸人員需想方設法從多種渠道了解企業的情況,特別是對企業第一還款來源的主要營業收入及利潤的調查。
由于企業提供財務報告真實性欠缺,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資料,從而掌握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等,綜合判斷是否授信該筆客戶。如通過查看企業用電量、納稅記錄、員工工資發放情況及上下游客戶的評價等了解客戶的經營情況,并根據這些客觀信息編寫小微企業授信調查表。另外,小微企業主要領導人在其經營與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突出作用,因此在授信前尤其注重對其個人能力及其品行的調查。如通過企業主要領導人的學歷背景、經營的歷史業績、員工的評價及個人談吐等側面了解客戶的個人能力;通過查詢客戶個人及企業征信系統、生活中有無不良嗜好等判斷客戶的品行。抵押品作為償還債務的擔保,一定要嚴格把關,特別是對那些所有權有爭議、權證不齊、不能辦理抵押登記的貸款企業,需遵守制度,不得隨意發放貸款,確保貸款的安全,減少風險。
小微企業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經營波動性大,很容易出現經營風險或違規用貸風險,銀行應對其采取更為嚴格的貸后管理措施,以便發現風險及時預警。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貸后管理制度。
首先,關注貸款用途。在貸款發放時,對于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的客戶,需要調查受托支付的真實性,特別是涉及到關聯關系的支付對象更需引起重視;對于采用自主支付方式的客戶,需通過調查企業賬戶資金的流向及審核業務合同等,檢查貸款用途是否與借款合同一致,以及有無挪用等行為。另外,通過追蹤客戶還款資金的來源賬戶,也能倒推出貸款用途的真實性,如客戶償還銀行貸款的資金是直接來自某房地產公司賬戶或某小額融資公司等,說明該筆貸款在資金使用上肯定存在問題,需引起警示,加以防范。其次,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商業銀行不僅需要貸款客戶定期提供企業財務報表、業務合同等書面資料,還要定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經營現狀及財務狀況,做到對企業的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風險信號,盡快落實風險化解方案。
[1] 武飛,喬睿.商業銀行信貸業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公司信貸[M].中國出版社,2009.
[3] 汪有勝.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探析[J].青海金融,2012.
[4] 韓炳旭.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J].商,2013(14).
[5] 徐忠.小額信貸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啟示[J].上海金融,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