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妮
(陜西省旬陽中學)
新課程改革已經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幾年,生物老師在這場前無經驗可循的歷史變革中接受考驗,從教學思維的轉變,到自身知識的學習,從新課標的培養目標,到教學反思的過程,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課程改革中去,我根據過去教學實踐的反思,歸納以下幾點教學體會、困惑及問題、思考及對策,供大家參考。
現行中考制度導致了明顯的偏科,初中生物知識欠缺,有些學生甚至都沒上過生物課,缺乏前期知識儲備,導致高中生物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比較吃力,有時候不得不在課堂上花時間補充一些初中生物基礎知識,從而導致本來安排好的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無法按時完成。
新課程要求學生探究學習,而大班教學分組困難,探究活動耗費的時間較多,大多數學校還沒有實現小班教學,一個班學生人數70~80 人不等,分組討論探究有一定困難,常出現課堂秩序混亂的現象。但最突出的就是時間不夠用的問題,由于學生課堂探究和實驗操作的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常出現課堂討論沒完沒了,或實驗課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實驗操作,有時做完實驗卻沒有了總結的時間,甚至是出現了沒討論完或還沒做完實驗就下課的情況,讓老師的繼續教學出現尬尷的情況。
探究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目前,高中教學還是以高考為重點,學生只重視探究過程,忽略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不做筆記,很難自己把課本中的知識點有機地整合起來,老師無法進行當堂檢測,把握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一到考試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該復習什么知識,老師不知道從哪幫助復習。
由于當地經濟發展限制,不能做到家家有網,戶戶有電腦,學生課前預習不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家長又不放心學生去網吧等地查閱資料,造成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
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教育教學觀念陳舊。多年“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得很多老師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自己學習,這是新課改中的主要矛盾。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育專家林華民老師指出:“一位有經驗的教師會讓學生主動地學,而缺乏經驗的教師則會讓自己拼命地教。”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以知識的為載體,而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我能力的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我們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和促進這種轉化的進行,教育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老師你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從講臺前謝幕,讓學生自己去唱主角,我們可以在背后幫助學生去探索,討論,分析,總結知識,對難以理解和討論不出來的知識加以講解和幫助學習,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將教科書上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要達成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的視野需拓寬,綜合知識素養和能力也有待加強,要取得高中課程改革成功,學校就要加大力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生物教師除了完成日常教學工作之外,還應提高和鞏固生物學專業知識,注意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流和滲透,關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的熱點問題。只有豐富和武裝了自己,我們才會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教材的拓展和解決學生的好奇。
新課改在評價過程中要求教師應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學生在個人品質學習與探究、交流與合作、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諸方面的發展,從而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還要善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作出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教學反思應作為每位教師日常教學設計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在課程改革下,我們更應該重視和強調實驗,但農村中學實驗條件差,需要投入大量經費改善,添加購置實驗器材,這在短期內不可能全面解決。教師應利用身邊有限的實驗器具和材料,對部分實驗通過改進程序,改變方法,讓學生盡量參與實驗活動,動手操作,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也可以進行很多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和深化的教育實踐過程,新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學習。”面對新課改,我們沒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吸收,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校的具體條件與學生的特點,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進行認真思考與重新定位。教師作為新教材的實踐者,只有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新觀念,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做到有的放矢。
[1]魏滿來.對新課改背景下教與學關系的新認識[J].課改實踐,2008,(08).
[2]劉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母質偉.中國當代教育叢書·全國中小學教師獲獎論文選粹.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