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文
(吉林省雙遼市新立鄉新立中心小學校)
閱讀,是人們形成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人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窗口,尤其對小學生來說,擁有較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開拓其視野,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可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從小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正確地運用合作學習?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素質教育實施的必然結果,也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探析的問題。
1.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即小學生的閱歷是有限的,對于剛接觸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肯定不全面,如果老師只是單方面地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學生思考的過程,那么,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永遠也達不到教師的預想效果。因此,只有學生在合作學習的狀態下,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老師進行點評,使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2.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其教學任務,不僅要教學生讀書識字,還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然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合作學習是有效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以及分組表演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從而釋放其個性。最終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1.激發興趣,劃分小組。在實施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該將全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劃分,并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展開討論和完成,最終對獲勝的小組給予獎勵,對沒有獲勝的小組給予鼓勵和支持。如在講解《王二小》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讓小組學生來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并通過實踐模擬,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最后讓各個小組對其感受進行闡述出來,最后老師進行點評。在小組進行討論的途中,既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學生思維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養,也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2.設計目標,明確任務。設計目標,明確任務,指的是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提出該堂課的閱讀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白本堂課應該做什么,以及思考怎么做。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才給學生設計明確的閱讀目標及任務,這樣才能使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清晰地閱讀體系,以便學生能夠更好的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知作者的情感。如在講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的時候,教師應該想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接觸閱讀中的障礙,最后讓學生進行細度,通過小組討論和思考回答思考問題:“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小村莊發生變化的原因?”小組每位成員都參與其中,找出相應的答案。
3.全班交流,進行分層評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學生分組,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教師給出的任務以及課堂活動,從而活躍課堂氛圍,使每位同學都參與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發揮其自身的潛能,取長補短,團結協作。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對存在的進行反思,從而對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完善,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參與合作學習而得到的收獲,進行總結和評價,并且評價內容應該多樣化和層次化。如:進行師生之間的自我評價、小組之間的評價、小組在課堂上發言情況的評價、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紀律評價、小組課后完成作業情況的評價,等等,使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深蒂固,且不斷地深化和完善,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協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必然途徑。
[1]高桂峰.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積極引導分析的作用[J].學周刊,2013,(22).
[2]王樂燕.淺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J].科技創新導報,2010,(17).
[3]黃楊.分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新課程導學,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