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曾經有人說過“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條路,時而曲折、時而平坦,行進的路上有成功也有失敗。如果一個人要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閃光的足跡,他就必須經歷這些。今年48歲的馬秀芳是十二師三坪農場五連單親女職工,也是一位在人生道路上創造亮點的人。
2008年底,馬秀芳投入8500元購進一大一小兩頭奶牛,在家飼養,自然繁殖。到2010年時,發展到8頭牛。這時候暴露出家庭養殖的局限性:奶牛無運動場容易生病,青貯飼料無法儲藏,牛奶價格被商販控制,奶牛防病、就醫不方便。至此,她決定到一連養殖小區進行養殖。剛去第一年,由于黃貯的營養成分低,再加上專業化養殖、擠奶設備、時間、次數與家庭飼養有很大差異,她牽去的8頭牛無法適應,各種疾病相繼出現。到2011年初,倒下了3頭盛奶期奶牛,另有一頭牛不幸被檢查出患布氏桿菌病。此時她只剩4頭牛,而且其中2頭是未成年的小牛,每月的牛奶收入還不夠租金、水電費等支出,更不用說飼料款了。看著幾年的血汗錢就這樣打了水漂。她不斷問自己這步棋是否走錯了,接下來應該怎么辦?經過長時間思考后,馬秀芳痛下決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從此以后,她一邊飼養、觀察,一邊從書本上學習奶牛養殖技術,虛心向老養殖戶討教取經。在親朋好友的大力支持下,馬秀芳又多方籌資,購進3頭荷斯坦奶牛,并將原有的奶牛不斷加以更新換代,牛奶日產量從最初的20-25公斤提高到30-35公斤。這幾年由于科學的養殖技術,她的奶牛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奶牛從當初的2頭,發展到目前的28頭,牛奶月產量6000公斤,年凈收入8萬元,這一切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馬秀芳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和自己敢想、敢干、敢闖的性格,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描繪了一幅幅壯美的豐收圖,但她還是不滿足于現狀,仍然忙里忙外,辛勤勞動著。女兒回霞在天津商業大學就讀,目前正在上大四,每年上學花費2萬元。為了節省成本,馬秀芳基本上不雇人,什么事都親力親為。有人曾替她算過一筆賬,如果她雇人幫工,每年大概需要花費近3萬元,但是他硬是自己撐起幾十頭奶牛的養殖工作,雖然每年是省下不少雇人所需的花費,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她要承受更多的辛酸與汗水,可她無怨無悔,她總是說,“這點苦不算啥,就是再苦再累,只要能讓女兒順利念完大學,我也就心滿意足了;等以后養殖規模再擴大,實在忙活不過來了,再請人幫忙?!彼龢銓嵉脑捳Z道出了她的苦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