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新財
(深圳市大鵬新區投資控投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
財務危機因財務風險而起,能夠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當前階段,迅速設計并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是我國各類企業,尤其是投融資類財務風險較大的企業的當務之急。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是企業基于自身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與特點,所建立的一種具有采集、測評、調節、控制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體,能夠及時發現財務風險,對財務危機進行有效預警。
(1)監測功能。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能夠對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環節和重要的經濟活動事項進行及時而有效的監測。
(2)預防與控制功能。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能夠及時發現企業運行中的財務風險,對財務危機進行預警。并通過系統記錄,及時了解風險與危機的產生原因,提出改革與解決建議,糾正企業運行中的偏差。
(3)識別與診斷功能。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能夠對企業運行中的潛在風險因素和潛在危機現象進行識別與診斷,并判斷出這些危機活動的發展趨勢。
(4)能夠提升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價值實際就是企業利用好其自身資源,所創造出的最大財富。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這種價值的不斷增值。
一直以來,企業都主要以財務指標作為預警機制的主要參考變量。雖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卻只能針對 過去 事項進行反映,忽略了財務信息之外的非財務信息對企業的影響。近年來,在企業的發展中,非財務因素的影響愈發加大,更是與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更為相關。非財務因素已逐漸發展為一種企業的無形資產 。因此,筆者認為企業在設計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時,也應適當考慮并引入非財務指標。
企業在選取預警指標時,既應考慮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方面的財務指標,也應注重包含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內部控制能力等在內的非財務指標。其中,財務指標應主要對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資產管理能力予以考慮。非財務指標應從企業外界影響因素和企業內在影響因素分別予以考慮。
(1)財務指標。 償債能力指標。償債能力即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能夠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予以反映,由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共同構成。在現實中,并非所有的借債企業都能在債務到期時按時償還。這種無法按時償還的可能性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一項主要原因。因此,償債能力是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需要予以重點關注的一項財務指標。 盈利能力指標。盈利能力即企業在會計期內獲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發展與運營的最直接目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盈利的前提與基礎,而盈利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證與最終目標。同時,盈利能力也是企業抵御財務危機的 資本。因此,將該指標選入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資產管理能力指標。資產管理能力主要是用于衡量企業資產管理的效益與效率。效益是針對資產的利用效果;效率則是針對資產的周轉速度。在現代企業中,流動性與收益性是企業的兩大基本特征。而流動性常比收益性更重要。因為企業的資產只有在非靜止狀態才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因此,資產管理能力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營運能力,還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影響。將該指標引入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
(2)非財務指標。 外界影響因素 行業影響能力。行業影響能力是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主要由企業所在行業或區域的影響能力、帶頭作用、社會貢獻等構成。行業影響能力與企業的財務危機處理能力正相關。 內部影響因素 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企業在當前這個知識經濟社會里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其能對企業的發展與運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企業的發展創新能力是企業預防和處理財務危機的關鍵影響因素。 內部影響因素 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素質。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目前,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逐年增大。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素質已成為其實現戰略目標的首要因素。不僅如此, 人才 資本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與重要構成要素。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素質與企業管理和運營績效正相關,與財務危機的發生可能性負相關。 內部影響因素 企業內部風險控制能力。企業內部風險控制能力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危機的處理能力。因此,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應將該因素考慮在內。企業在對該指標的設計時,應注重建立崗位管理的規范措施、授權控制機制、崗位責任制等。內部風險控制能力越高,企業就越能有效防范與處理財務危機。
(1)對單項指標的修正。企業在設計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時,無論財務指標還是非財務指標,凡是引入相關單項指標時,均應統一指標的分子與分母的統計口徑。比如,應收賬款周轉率,其分子表示企業一定會計時期內的主營業務收入;分母則表示企業該期內的期初與期末應收賬款的的平均數。倘若將分子替換為企業全年的收入,分母不變,則指標數值將變小。究其原因,是因為企業的應收賬款在一定會計期內變化不大,而營業收入卻呈遞增狀態。其他指標也有類似特性。因此,企業在設計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時,可據此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指標進行修正。
(2)對實際值與標準值之間差額的修正。企業還應在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設計和建立中,注意避免指標實際值與標準值差距過大。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對相關指標設置浮動范圍,即上下限。只要指標在此范圍內,即為合適。通過對浮動范圍的設置,能夠防止指標波動過大而對企業產生財務危機。
(1)發現并確定警情。財務危機預警的前提是及時發現并確定警情。該環節可通過對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所選取的若干預警指標的預測予以實現。
(2)有效尋找警源。警源是導致警情發生的根源。因此,財務危機預警的真正起點是確定警源。警源根據可控性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外部市場環境這種多為外在客觀條件的可控性較弱的警源;另一種則是主要由內在因素起作用的可控性較強的警源。
(3)快速分析警兆。發現警情、確定警源之后,需要做的工作時分析警兆。同時,分析警兆還是預警的關鍵環節。預警需要在對警源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警兆做進一步分析,以獲取警情的預報程度。
(4)及時預報警度。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的目的是預報警度。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能夠根據警兆的變化情況,有效監測出系統中的景氣信號,從而能夠確定下一個景氣信號,也即能夠確定下一階段的警度,獲取實際警情的嚴重程度。
(5)果斷處理警情。果斷處理警情是指警情出現之后要快速的采取合理適當的有效措施去處理。果斷處理警情,在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中十分重要,在具體警情的處理中需要根據警情的重要性和大小予以分別對待。有效而可操作的警情處理方法能夠幫助企業防范財務危機。在警情處理中,面對重要的警情,需及時報告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和高層管理者。
1.郝玉萍.淺談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前沿,2011(12).
2(.美)COSO 制定發布,方紅星、王宏譯.企業風險管理 整合框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3.楊軼.財務預警研究中非財務指標選擇綜述與評價.財會通訊(綜合),2010(6).
4.趙團結,唐建新.淺析平衡計分卡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財會通訊(綜合),2011(9).
5.田高良、左大海、張世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