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濤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從理論技能衡量轉化為綜合能力的考量。高校體育公共課是相對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補充,有效開展這一課程教學,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自古以來,我國就特別重視開展禮儀培養和教學。而隨著中西融合進一步加劇,當前所開展的禮儀課程教學,實際上就是對中國傳統禮儀的繼承和對西方禮儀的借鑒和吸收。同時也是學生應對社會競爭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開設禮儀課程,實際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首先,開設禮儀課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禮儀規范和行為要求,從而幫助學生在求職、參與工作中都能有較為良好的表現,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而好的禮儀風貌,能夠為剛入職場的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其次,良好的禮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以及承受社會壓力的能力。當前很多大學生,缺乏與社會實際的溝通交往,往往很容易在剛剛進入社會生活、工作中遭受挫折,但自身又很難以接受。長此以往,實際上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此外,開展禮儀課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素養,而這也是培養綜合素養人才的關鍵和重點。當前高校學生主要是“90 后”群體,這些學生中多數是獨生子女。而該學生群體的主要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規范和禮儀,可以說,其禮儀知識是缺失的,因此,在高校體育公共課程中設置禮儀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缺失但必須要具備的人文素養。
高校體育公共課設置禮儀課程是否合理,其關鍵點之一在于是否符合當前體育教學規范的必然要求。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培養人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培養人才的綜合實力是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禮儀知識作為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內容,正是以往體育教學中所缺失的內容,也是改革的趨勢。因此,從課程改革的要求來說,設置這一課程是符合教學要求的。
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是學生,學生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隨著各種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當前學生了解其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逐漸豐富,學生也希望能夠通過課堂學習到一些能提升自身軟實力的內容,而包含禮儀知識在內的文化教學課程都是學生追逐的重點。檢驗和決定任何課程是否設置的重點是學生能否接受,這是最關鍵的。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課程就有開辦的意義。
人才培養是一項體系化、系統化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缺少。在高校體育公共課程設置禮儀課程是充分結合了人才市場需求、綜合人才培養目標之后的結果。因此,這一課程的設置符合全面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也能滿足學生適應就業需求的客觀要求。同時也必然會被學生所接受。教學的終極目的就是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設置禮儀課程正是人才培養終極目的的重要要求。
想要成功開辦某一課程,其關鍵就是看其是否可行。設置禮儀課程,是完全能夠成功落地的。首先,其教學內容是體系化的。無論是傳統禮儀知識,還是西方現代知識,禮儀知識都具有完備的知識架構體系。其次,其教學資源是豐富的。教育學生掌握一門知識,不僅需要理論化的知識,還要有相應的實例。禮儀知識教學是最能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學生可以一邊學習,一邊檢驗。最后,其教學方向是切合實際需求的。教學活動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高低是決定這一課程價值和意義的重要指標。毋庸置疑,禮儀知識教學,能夠很快與市場需求相對接。
總之,禮儀教學是一種潛在的教育素養,是與人交往最基礎的要求。學生一旦具備了良好的禮儀素質,可以使其學習和工作得到巨大幫助。因此,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加上人才培養內涵逐漸豐富,開展這一課程有著巨大意義。
[1]李雪峰.高校禮儀知識教學的意義與作用分析[J].新課程,2013.
[2]宋博.高校實施禮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分析[J].時代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