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澤
(江蘇省泰州市第三高級中學)
在我國的高中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借助解力學題的方式來觀察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這就使物理力學題成為學生認為非常困難的一個部分,物理老師對學生反感力學題的狀態也感到十分的無奈。盡管教師已經對這些題進行過詳細的講解和舉例,但是教學效果依然甚微,實質上關鍵在于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掌握解題技巧。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大多數的題都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找到了這些解題規律,很多類似的問題都可以順利解決,還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高中的物理力學題往往是給出一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關聯的物體。有的題會直接給出條件,而有的題將條件隱含在某個句子或文字中,因此在審題時要特別謹慎。首先,審題時可以采用演繹法。所有的物理力學在剛開始解題時應該對所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列出受力方程式,采用力學的國際單位帶入進行運算,題做完之后應該對結果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其次,審題時應該聯想物體的物理運動過程。有的是勻速運動的,也有變速運動,形成一個脈絡清晰的物理運動圖景。通過圖景可以了解物體的狀態。比如說勻速運動、靜止、等平衡狀態以及一些非平衡狀態。學生主要依據物理過程以及物體所處狀態列出方程式,這樣就有效減少了解力學題的盲目性。
題目已經給定可研究對象就要進行抽象思維,形成在一定條件限制下的明確的物理圖景。物理圖景能夠轉移學生注意力,將學生情感與圖景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開啟發散性思維。對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進行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與受力情況緊密相關,因此在解題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思維清晰。我們還可以將題目中文字的敘述轉換成示意圖的形式。依據題意在圖上標出受力情況。學生通過分析和標注受力情況,對題目就會有更加直觀的了解,為進一步解題打下了基礎。
在分析物理題的過程中,要和物理概念緊密結合起來,這些定理、定律都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概念的界定是非常嚴格的,在不同的物理水平階段對同一個概念的嚴密程度也不同。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物理概念的了解。每學習一個力學概念,都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把物理概念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加強對物理概念的界定。比如說,加速度和速度僅相差一字,它們都是物理力學中關鍵的物理量。一些學生可能就會將加速度和速度之間的關系混淆,這主要就是沒有分辨清楚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快慢與物體運動的快慢之間的差別。養成良好的界定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增強其分析問題的準確程度。
物理力學題的一般解題步驟就是依據題意畫出題目中研究對象的示意圖,并且在圖上分析并標出受力情況,這時應該注意受力情況一個都不能遺漏,也不可以憑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時刻的運動狀態標示出來。依據物體的運動關系和受力情況,找到符合的物理公式和規律,一般可以從動能定理、牛頓運動定理、動量定律這三個方面聯想,列出正確的方程式并解方程。最后對解出的結果進行分析,看是否符合規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物理圖景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很容易找到相應的關系,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解題自信心,同時也能提高物理的教學效率。
在物理課本上相關的力學練習題是課程標準要求的最低限度,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從中了解到尋求知識的方法,培養敏捷的思維,并能夠舉一反三。相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解力學題的思維單一,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點撥。因此,要使他們養成對已經做完的題目進行舉一反三的習慣,從而進入更深的思維層次。在解決物理力學題的過程中培養解題思維的自我控制意識是學生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
在高中物理的考試中,力學綜合題之所以是考查的重點,其關鍵原因在于力學題對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學效果的檢驗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力學題要求高中學生必須掌握題目的解題方法和步驟,因此,在解力學題時不僅要仔細審題,弄清題意,還要明確研究對象,正確選擇解題規律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力學題目的正確率,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何強林.芻議高中物理力學解題方法的研究[J].華章,2013(08):267-268.
[2]曾芳.高中物理力學綜合題解題方法的分析研究[J].數理化學習,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