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君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課程,高中數學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在教學中,教師過度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忽視數學概念、原理教學,過多地替學生歸納總結相應的解題技巧,使得學生失去了探究問題的欲望與動力,嚴重影響了數學解題教學的效果。
在整個學習生涯中,高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其教育應該定位于為學生奠定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形成相應的人生規劃能力,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健全人格。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和作用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同時也明確了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的基本要求:一是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靈活、準確地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不斷拓展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形成分析與求解數學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三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數學解題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對學生的思維潛能進行開發和挖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以此帶動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在數學解題教學中,必須確保解題過程敘述的合理性、嚴謹性和簡潔性,遵循嚴格的思維規律,確保理由充足、言必有據。通常來講,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數學習題,都存在相應的解答格式,而無論是哪一種格式,都要求敘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通過對解題過程的規范,能夠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難以提高。對于教師而言,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的解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例如,在學習“均值不等式”時,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已知一個天平的兩臂長短不一,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如何準確地對物體進行承重呢?通常我們會在天平兩側各稱重一次,之后取平均值即可。那么,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然后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部分學生根據力矩平衡原理,將問題進行了歸納:假定物體實際重量為G,天平兩臂長度為l1和l2,兩次稱重結果為a 和b,則有l1G=l2a,l2G=l1b,將兩式相乘,可得G=ab,從而將問題歸結為ab 與(a+b)/2 的大小問題。這樣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配方法主要是對數學公式的一種定向變形,屬于一種有效的解題技巧。通過合理配方,可以找出已知條件與未知問題的相互關系,將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加簡單。不過,在數學解題過程中,何時運用配方法,如何進行配方,需要適當的預測分析。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通過減項、添項等技巧,完成相應的配方。這種方法適用于題目中已知與未知包含有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以及二次方程的問題求解,能夠提高解題效率。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任務,而變式教學能夠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利用變式教數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在不同的情形和背景下,對數學問題進行全面細致的探究,發現問題的本質,揭示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其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變式探究,探求同類問題的規律,從而形成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發現和解決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解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明確解題教學的基本要求,抓住典型例題,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對于一些關鍵性問題和難點問題,應該通過歸納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應用能力的提高,促進高中數學解題教學水平的提高。
[1]張德峰.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9):24-25.
[2]劉紹海.類比法在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的運用[J].語數外學習,2014(11):86.
[3]謝海軍.高中數學解題教育誤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