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擁軍
(浙江省常山縣第一中學)
·編輯 段麗君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年專輯第351頁《“五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評價》一文,讓我想到了課堂五步教學法,現說說自己的看法。學校自去年以來就把原來的每節課45分鐘調整為現在的每節課40分鐘,上午由原來的4節課調整為現在的5節課,下午由原來的3節課調整為現在的4節課。課堂上一直強調“30加10”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30分鐘,學生動手10分鐘,其中分講授、閱讀、討論、練習、小結等5個步驟的教學法。其中講授、閱讀、小結30分鐘,討論、練習10分鐘。每個階段的做法如下:
講授過程是整節課最主要的教師活動過程,教師應該做精心的準備工作,包括認真閱讀、整理教材,潛心鉆研考試大綱,嚴格把握考試大綱,然后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時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通過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法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講授知識的同時應聯系一些社會生產、生活實際情景,激發學生的聯想質疑,在問題驅動下逐漸展開活動探究,在活動探究過程中達成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講授時語言上要做到“清楚、準確、精練、生動”,行為上要“瀟灑、機警、熱情、優美”。在解釋性講解中采用“比喻”“笑話”“順口溜”“歇后語”等特殊語言。總體上要做到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在板書設計上提倡以提綱式結合圖解式板書為主,板書時要做到工整清晰、結構勻稱、圖文相符、色彩優美、條理清楚、規范準確、前后照應。板書應該依講解順序邊講邊書,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節奏感。同時提醒學生記好筆記,指導學生用關鍵詞、符號和圖式簡明扼要地記錄內容綱要、疑難問題、重要補充、學習要點等。
閱讀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重點學習哪些知識,學會哪些技能,記憶哪些內容,而且要將設計好的討論問題告訴給學生,讓他們邊閱讀邊思考。教師還應該適時地提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補充筆記,勾畫重要內容,摘錄要點,隨時寫下心得體會和存在的問題。閱讀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檢查、督促和個別輔導,幫助排除自學障礙。對于簡單的內容,就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閱讀、自由理解,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得出結論。而對于較難的內容,則可以由教師領讀,在讀的基礎上領會內涵,教師也可以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對疑難問題作適當的解釋,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領悟。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把自己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啟發者、促進者和釋疑者,使學生的主導作用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學生的討論是建立在問題的基礎上,所以討論的前提是提出問題,沒有問題就無所謂探究,所以探究活動是以明確的問題為向導的。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結果對學生來說都是新知識,都是一個新的課題。為了對新課題進行探究,首先要提出明確的問題,提問時要問在有疑問之處,要難易適度,要有啟發性,討論開始前,教師應當簡要地說明討論本題目的意義,號召學生圍繞主題,認真思考,積極大膽地參加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置疑、辯論和補充,以共同求得比較深刻、全面的正確結論。在學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難問題時,教師要進行提示,層層啟發點撥,在學生出現難以分辨的錯誤時,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去偽存真。當學生提出超出大綱的問題時,要及時糾正和說明,留待課后商榷,避免浪費課堂時間,同時,教師要掌握好討論時間,在適當的時候總結評價,并進一步提出思考的問題。
首先是練習的選取,選取題目要典型,難易要適中,要緊扣本節課的內容,最好題目能囊括本節課的所有主要內容,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出題,如果本班的學生基礎較好,題目的難度可以適當地增加,反之,則題目難度小些。再者,如果是學生練習,給學生練習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做題目的情況,如發現題目較難時,則應該適時指點,對做錯的學生,應及時了解錯誤的原因,及指點糾正方法,同時把錯誤原因投影在熒屏上,引起所有同學的重視。對于有些題目的解題,教師還應介紹不同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同時教師也可以有重點地提出幾個相同類型的題目,以便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引起學生的注意。
學生的課堂練習結束以后,就進入了本節課堂教學的小結階段,課堂小結,可以讓學生來作小結,通過小結總結鞏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可以加強記憶,應該說實際效果是比較好的,也可以由老師做小結,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同時也可以起到前后呼應的作用。提倡采取繪制聯絡圖,結合列表對比的方法歸納總結,突出每節課的主線和知識點,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精華,教師還可以一邊指點一邊敘述,多利用強調語氣和提問語句,將重點、節點及主線條重新推理、歸納出來,使教學內容高度系統化。
總之,五步教學法是適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法。素質教育重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重視學生的潛能發展;重在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相處;重在讓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五步教學法能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學習;通過討論發展學生的個性,學會相互學習;通過小結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學會對知識的整理,使知識連貫,很好地抓住主干知識,整體全面地掌握知識。
[1]賀鑒,劉紅梅.論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的主要特點[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2]李燕平.“五步教學法”初探[J].龍巖學院學報,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