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平
(甘肅省徽縣第一中學)
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受到局限。然而,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又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題海戰略的結果就是學生在不斷的習題訓練中形成慣性思維。這種方法也許有利于應試教育,但長此以往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會降低學生的解題速度,遇到難題以后的固化思維更會局限學生思路的開拓,對沒有見過的題型則感到無從下手。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這種教學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變。
與中小學數學教學相比,高中數學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與中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注重基礎知識教育不同,高中的數學教學以選拔人才為主要目標,教學的內容提高了難度,而且靈活性更強。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高中,因為數學成績差而導致畏學、厭學的現象非常普遍。
高中的數學體系性更強,通常是一環緊扣一環。學生一旦有一個段落沒有理解透徹,到后面的環節則會覺得更加晦澀難懂,長此以往,學習就感覺越來越困難,直接的結果就是數學成績嚴重下滑。
在高中,數學成績是學生拉分的重要科目。一些基礎比較好、思維比較靈活、能夠掌握學習方法的學生,學習數學就比較輕松,成績也能夠保持平穩。相反,基礎不好的學生則會感覺越來越難,再加上學習方法不當,數學成績的差距便逐漸變得越來越大。
首先,數學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它具有概括性。數學的邏輯推理的規則以及運算法則,是對人類長期累積下來的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數學的基礎“自然數”,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它并不是“自然”。阿基米德說過,數學是概括的哲學,數學思維就是概括之上的概括。在數學的學習中,我們需要大量的抽象思維,這種抽象,是去除一切雜質而只保留事物的空間形式以及數量關系。數學思維與自然事物是有天然的距離的。
而我們所說的數學思維,主要是指邏輯思維、直覺思維以及形象思維這三種。
上文提到,數學思維有一個特征是抽象性。所以,僅憑教師在課堂上的單模式講解,很多學生可能無法真正理解,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中,設計成具體的事例,將數學的抽象知識具象化,更有利于數學思維的形成。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關鍵就是探究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是評價一個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提高探究能力,需要通過任課老師的引領,采用探究的方法,對具體問題進行研習。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生理解數學的概念到結論的過程中發掘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總而言之,在抽象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習任務繁重的高中數學學習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關鍵。
[1]靳峰娜.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才智,2014(08):98.
[2]吳水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嘗試[J].學周刊,2014(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