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云紅
(南京財經學校)
1.引唱—唱趣—欣賞美(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2.學唱—唱會—感受美(探索發現,學習新知)
3.演唱—唱美—表現美(演唱歌曲,表達意境)
4.編唱—唱活—創造美(編創歌曲,實踐創造)
5.評唱—唱演—延伸美(評唱唱演,拓展延伸)
“主動唱演”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五個環節進行,下面就具體說說各環節的作用、目的以及實施策略。
環節一:引唱—唱趣—欣賞美(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1.引唱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這里,可用“師生互相贈歌”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當積極范唱新歌,從而引出新課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的音樂記憶庫不僅能接收新的知識,還可以溫習學過的歌曲,加深印象,為課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利用游戲、音樂故事、律動、肢體表演、媒體播放或談話等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巧妙引入新課。
3.感知旋律,了解背景。讓學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風情等,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環節二:學唱—唱會—感受美(探索發現,學習新知)
學生在學習新歌的時候有“自我認知”的需要,而學唱這一教學環節就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主動獲取新的知識,達到初步會唱的目的。我們可以通過書上的插畫來理解歌曲所蘊含的情感。教師應當積極彈琴、范唱或者播放錄音,讓學生對該歌曲有個初步的印象。在學習過程中,師生應互動、討論、反饋,讓學生自己發現難點。教師可再通過彈琴、范唱或放錄音進行點撥。這樣可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溫故知新的學習過程。此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獲取音樂知識的效率,使學生的心理、聽覺、視覺、口語表達等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環節三:演唱—唱美—表現美(演唱歌曲,表達意境)
要讓學生在會唱歌曲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做到唱準、唱美歌曲,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師生可一起討論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體裁風格、流傳區域,根據歌曲的內容及內在的情感確定歌曲的主題是褒是貶,是奮發圖強的還是發人深省的,以此確定用什么樣的情緒、速度、力度、感情來表現歌曲;如:《祖國頌》是贊美祖國山河壯美的,應用優美、充滿激情的中速演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見解復唱歌曲,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切身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帶著對歌曲的理解表現美。
環節四:編唱—唱活—創造美(編創歌曲,實踐創造)
該環節的初衷是讓學生在創編中培養創造能力,分享與同學合作的快樂。這一環節主要是在學生已經充分感受歌曲內涵的基礎上,趁熱打鐵,讓學生在演唱中體會歌曲旋律的變化和內涵的不同,充分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編”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也涉及身心發展的協同能力及創新能力。學生在編唱中鍛煉和發展實踐創新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也能獲知學生感悟歌曲和創新能力的信息。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討論,根據歌曲的內容、情緒創編動作。如:在上歌唱課時,讓學生做一些頭飾、道具,分別扮成不同的角色,使他們隨著音樂盡情地表演,大聲地唱響歌曲。學生在這種自編、自演、自唱的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對音樂的興趣,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提高了表演能力。學生創編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教師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漸進式的培養,形式上不拘一格、靈活多樣。
環節五:評唱—唱演—延伸美(評唱唱演,拓展延伸)
對學生的評唱,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否廣泛、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效果是否滿意、知識技能是否全面掌握、音樂藝術的表演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否具備、音樂審美的判斷評價能力是否客觀等方面進行評價。我們可以通過組織獨唱、表演唱、合唱,創設舞臺,展示自我;討論今天學習的體會,總結新知;舉辦班級演唱會;舉辦歌手賽,以“賽”激趣促學。此教學環節要有效融入教學評價,在評價形式上以學生為主體,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評;小組內部互評;個人唱小組內部其他成員評;一個小組唱其他小組評;全體唱,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表現評價的同時可以布置延伸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拓展延伸。總而言之,要讓學生大膽地參與,積極展現自我。這一環節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對教師來講,更是一面檢驗教學質量的鏡子。
總之,在主動唱演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表演,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這個模式中,教師則變成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作品,充分發揮音樂作品的主觀能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情感體驗、自我表現等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讓學生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
[1]秦笑笑.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研究[D].河北大學,2009.
[2]羅婷婷.淺談情感教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08(07).
[3]高蕾.情感·藝術·生態式藝術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