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旭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學院)
隨著高等院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很多高校在實驗室的建設上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室的重復建設、資源配置不合理等高校實驗室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不斷出現(xiàn)。為了充分提升高等院校實驗室資源利用率,就需要在實驗室的建設和使用上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
高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一般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除了校外實踐基地之外,實驗室也是高校進行實踐課教學的重要手段。實驗室的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具體而言,實驗室的建設在高校發(fā)展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第一,它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大多是在實驗室中完成的,這是由于很多校外實踐基地依賴企業(yè),高校的主觀能動性較差。而實驗室作為高校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能夠較為容易地在實驗室中獲得一些實踐經(jīng)驗,可以把理論內容學以致用。第二,它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搖籃。目前各高校均想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些人才的要求就是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理論知識可以通過老師講解、學生自學等方式較為容易地掌握,但是沒有進入社會的學生是很難獲得動手實踐的機會的,這就需要進行實驗室教學,使學生獲得一些實踐機會,培養(yǎng)獨立思考、努力創(chuàng)新的意識。
高校實驗室資源利用率不高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同院系同種類型的實驗室重復建設的問題,即由于實驗室分屬高校內不同院系造成的實驗室“孤島現(xiàn)象”,由于高校實驗室不能夠實行全校統(tǒng)一管理,造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有:
(1)實驗室的管理體制、機制陳舊。一所高校用于實驗室建設的經(jīng)費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不同院系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存在競爭關系,不同院系對于實驗室建設經(jīng)費的分散使用導致很難引進水平較高、質量領先的使用設備,也導致了實驗室的維護經(jīng)費緊張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2)院系之間資源共享性較差。一方面,由于高校內不同院系分管各自所屬的實驗室,所以院系間的實驗室資源信息溝通不完善,導致資源不能有效共享。另一方面,由于實驗室的損耗費用和維護費用由所屬院系負責,所以院系之間也缺乏實驗室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基本上都抱著能不共享就不共享的心理在管理各自的實驗室。
高校網(wǎng)絡實驗室存在資源不充足、分布不均勻、共享不完善、位置分散不易管理等問題,究其原因就是高校未建立實驗室平臺的共享信息資源,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實時性地學習,也導致不同院系的資源共享存在問題。
高校實驗室相對于我國整個社會來說資源豐富,應該在空閑期間向社會開放,以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并能夠為高校增加收入、節(jié)省成本。雖然很多高校都認為這種辦法可行,但是也存在著種種困難。高校管理者對于實驗室資源的管理不能形成負責機制,只是代理機制,應該由政府出臺一些行政法規(guī)來鼓勵高校資源面向社會,以合理利用高校實驗室資源。
在高校實驗室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大背景下,提升實驗室資源利用率是高校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之舉。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合理配置實驗室資源就是要共享實驗室資源,打破院系之間的“孤島現(xiàn)象”,這就要做到院系之間進行實驗室共享,具體如下:
(1)做到不同院系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指的是在不同院系之間實行實驗室信息公開透明化,具體包括科研設備公開透明化、人才梯隊建設公開透明化、科研成果公開展示和科研項目立項的公開。以上這些信息資源共享之后,不但不會降低各院系的實驗室力量,還可以整合全校的實驗室力量,吸引相關研究領域的教師進入科研中、實驗中,能夠提升整個學校的科學研究能力。
(2)做到不同院系之間設備和儀器的共享,指的是實驗室的科研設備不同院系之間共享,這樣可以避免不同院系的相同實驗室重復購買、重復建設的問題。不同院系相近學科還可以共同建設一個實驗室,在購買軟硬件過程中,考慮兩個院系的共有需求和獨特的需求,使共有實驗室可以滿足多個專業(yè)相近院系的需求。針對實驗室設備磨損等問題,可以請一個實驗老師進行具體的管理,每個院系做完實驗之后進行檢查,實行分時間段負責制,誰損壞誰賠償。
(3)做到不同院系之間服務資源的共享。由于實驗室不同院系的交叉使用,就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一些權責難以分清的狀況,這就需要幾個使用同一個實驗室的院系分享服務資源,劃分服務權責,最大限度地降低矛盾發(fā)生的可能性。
高校應利用云計算技術來服務網(wǎng)絡實驗室,既能降低購買設備的成本,又能使學生實時性地學習。云計算技術就是利用網(wǎng)絡構建龐大的資源共享實驗室,可以通過云技術把實驗室內容共享到教師的辦公室、學生宿舍,乃至于社會和家庭。其優(yōu)點顯而易見:(1)利用云計算技術不用更新硬件設備,通過網(wǎng)絡就可以獲得不同高校的優(yōu)質資源;(2)在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的今天,云計算技術可以使學生獲得實時性的知識;(3)通過云計算技術可以使高校實驗室數(shù)據(jù)存儲在云端,減少了計算機故障、病毒等因素導致的數(shù)據(jù)損失;(4)云計算技術有助于降低高校因更新服務器、計算機硬件、軟件設備產(chǎn)生的成本,節(jié)省高校寶貴的科研經(jīng)費。云計算技術能夠提高高校的資源利用率,幫助優(yōu)化高校實驗室資源。除此之外,云計算技術還能夠為高校相同、相近專業(yè)的溝通建設橋梁,高校之間的互相學習和溝通也有助于我國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高校實驗室面向社會開放既能夠合理利用高校資源,也能夠滿足一些社會人士對實驗室的需求。在實驗室開放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和高校雙雙負起責任。一方面,政府應該允許高校實驗室有償開放,給予高校實驗室資源合理開放的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實驗室開放管理體制,明確什么樣的實驗室不能開放,什么樣的實驗室可以開放,實驗室開放后如何管理。此外,還應該在開放過程中給予學生勤工儉學的崗位,培養(yǎng)學生管理實驗室的技能,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通過培訓社會人士,既能鞏固自己所學知識,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素質、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實驗室開放制度,高校可以通過實驗室的有償開放獲取一部分經(jīng)費,從而減輕了實驗室的維修、固定資產(chǎn)折舊費等負擔;而社會公眾對于實驗室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從而能夠激發(fā)社會對于科學方面的熱情,所謂“高手在民間”,也許還能夠為我國的科研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力量。
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和社會接軌就必須建立實驗室,但是目前高校實驗室資源浪費嚴重,本文認為應該從合理配置實驗室資源、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xiàn)高校間共享資源和通過向社會開放高校實驗室三個方面提升高校實驗室的利用率。
[1]徐迪威.云計算關鍵技術探究[J].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版,2010(07).
[2]孫柏祥.云計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fā)展的新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05).
[3]王勝.實驗室運行經(jīng)費效益分析指標的設計[J].嘉興學院學報,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