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山
(山東省招遠市張星鎮宋家學校)
教師,曾被譽為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而如今,這個職業帶給從業者的自豪感越來越受到挑戰:工作繁瑣、壓力大、社會認同度降低……許多教師不同程度地患有“職業倦怠”,體驗不到教師職業的快樂和幸福。據“教師幸福感”特別調查顯示,現在71.1%的老師和51.7%的公眾認為,教師是一個很累并且沒有成就感的職業,僅13.2%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較高。97.1%的老師認為,現在教師的待遇一般,調查結果令人擔憂。教師能否體驗到幸福,不僅關系到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更關系到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能否充分發揮。教師是學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師的生存狀態決定著學生的生存狀態,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造就幸福的學生,先有快樂的教師才有快樂的學生。如何提高教師的幸福感指數是關乎教育成敗的關鍵,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對待同一件工作的安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對待學校的某一項規章制度和要求,不同的老師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作為學校領導,首先就應該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并努力理解教師產生不同想法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和幫助教師站在學校全局的立場上去思考和看待同一個問題,努力解開教師的心結,心結解開了,教師的思想也就會統一了。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通過校長信箱、意見箱、領導成員一對一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意見、建議征集活動,了解群眾的真實思想和對學校工作的意見與要求,并對征集結果及時進行梳理、答復,努力做到密切聯系群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傾聽教師意見,了解教師的心聲,這樣就為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幸福感指數的關鍵,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自發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實踐中,通過努力學習,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了解到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內容和意義,并通過自身的修養,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進而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才會體會到職業幸福感,為此,我們大力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素養,提高教師的幸福感指數。具體做法是通過集體學習師德材料、開研討會、舉辦講座、主題朗誦會等形式,進一步落實教師道德規范,加強師德考評和作風效能建設,堅持做好“兩個優先”,即評優樹先師德優先、教師年終考核師德優先,把職業道德作為教師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在當前校長負責制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主動參與學校管理,促進學校日常工作公開化、校務財務透明化、學校決策民主化、教師隊伍專業化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做好工會的日常工作?僅僅是組織教職員工跳跳舞、打打球、健健身,逢年過節發放一點福利,這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工會的要求。我們要利用工會組織,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發揮主人翁精神,多提合理化建議;參與學校文化特色的建設,活躍學校文化氣氛;籌劃好教職工代表大會的運作,督促學校辦學民主化。我們不斷完善教師代表大會制度,切實推行校務公開制度,讓教師真正參與學校管理,民主決策。認真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召開教代會,并由教代會制定通過各項規章制度,讓教師充分地參與學校管理,真正做到民主治校,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極大地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績效考核作為一種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員工隊伍中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有效機制,加強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離不開對教師的考核工作,考核是對教師德、能、勤、智的全面了解和評價,教師的資格和任用、教師的培訓和獎勵,都離不開對教師的全面了解和評價,只有通過全面考核,才能使學校有目標、有計劃地培訓和幫助教師,以利于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要想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我們必須保證考核的公正性,必須棄“論資排輩”“以需定優”的做法,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教師自評與學科組評議、年級組評議、考核組評議相結合,建立教師發展檔案,形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等方法,全面反映教師的業績和貢獻,堅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總之,要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要以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職業思想教育為先,以人為本,對教師實行人性與制度化管理的有機統一,著眼于制度創新,要以教師的專業成長為抓手,對教師實行團隊優化與個性發展的相得益彰,著力于學校發展的整體推進,當然,還要關注教師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由小見大”是學校的政績,體現的是學校的“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仁政”,如此常抓不懈,學校定能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