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存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第三中學)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質的學科,它關注的是學生的思想境界、對美的感知等這些方面的綜合類學科。就是這樣一門深奧的學科,卻對于現在很多高中生而言可有可無,覺得它并沒有多大用處,只是為了要參加高考必須“應付”的學科。讓學生重新燃起對語文的熱情,使高中的語文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與色彩,這是許多高中老師急于做到的最終目標。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任何一樣事物你只有在對它產生興趣后才會想要去了解它,才會愿意接觸它。對于語文這種人文性、語言性的綜合學科,喜歡的學生就會沉迷其中,體會出文學、文字帶給他的樂趣與享受;不喜歡的則敬而遠之,認為它枯燥乏味,學習起來沒有任何用處。認為它是因為高考而不得不學的科目,也是為了“應付”高考不得不拿到一定的分數而去學的科目,沒有絲毫的興趣。在這種狀態下學語文就成為學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負擔科目了,怎么可能會在課堂上有所表現?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的“滿堂灌”讓許多學生覺得乏味和反感,再加上老師的照本宣科,就更加毫無趣味性可言。老師應該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語言文字學習的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從“滿堂灌”中的“要我學”轉化成興致高昂“我要學”。通過圖畫、音樂等一些教學手段的描繪,創造出最理想化的情景帶入學生情緒,培養學生的思考、聯想、創造等一些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會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今后的知識儲備打下扎實基礎。
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自信心都極強,他們也都在漸漸向成年人的門檻邁入。這個時候的學生從心理上特別渴望家長、老師對他們行為的肯定。所以在課堂交流的時候,老師需要注意到自己的方式方法,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與他們交流,要善于發掘每個學生自己獨特的閃光點。也許某個學生文言文學得不好,但是他的文章卻別優美,也許這個學生字詞不扎實,但是閱讀理解做的近乎完美……因為學生之間個體有差異,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面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會不一樣。作為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差異,不能光評一個標準就斷定這個學生怎樣。要想課堂活躍充滿活力,就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才會有思想上的碰撞、激烈的討論、交換各自的意見,才會有共同的進步。
同時,語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從生活中不斷總結出來精華的一個展現,也需要生活實踐不斷去充實它的內在。所以除了單純的課本知識,老師也要多組織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習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體會語文的樂趣。貼近了大自然、體會到了生活處處有美景,心情放松了、學習緊張、壓迫感消除了,又有了真實的體會,這樣再去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就會有更多共鳴,學習起來就會有更多的樂趣。
語文是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的學科,單靠書本上死記硬背的知識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還會失去語文教學的本質,達不到教學目標。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老師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培養獨立有個性的新時代高中生。
樊平.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J].考試周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