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素梅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實驗中學)
學生的成才,不僅要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這已成為當代中外教育界的共識。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非智力因素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日益突出,如何從培養非智力因素入手來提高學生的智力與能力,進而提高教育教學實效,這已成為廣大思品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新問題。本文擬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就這一問題進行初步總結。
“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兒童幸福人生的前提”,作為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興趣以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思品課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尤其需要加強趣味性,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生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健康的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我堅持從三個方面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性處理:一是內容生活化、理論現實化。不僅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要關注社會生活,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圍繞學生關注的話題展開課堂教學;二是觀點材料化,說理形象化。說理應當生動形象,從而符合中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特點。三是形式多樣化,部分環節活動化。通過不懈努力,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情緒飽滿、精神狀態良好、學習狀態投入,從而在“樂學”中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學實效。
情緒情感的性質是通過內在的心理過程影響認知活動,對智力與能力具有增力或減力的效能,其表現之一就是肯定性情感有利于智力與能力的操作,否定性情感則不利于智力與能力的操作;積極情感能增強人的活力,驅使人積極行動,消極情感則會減弱人的活力,阻抑人積極行動。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尤其要學會對后進學生進行適合其特點的適度的描述性贊賞,及時描述他們的閃光之處、描述我們的良好感受,并竭力避免觸及他的弱點或失誤,從而促進學生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調動對學習的積極情緒、培養對教師的健康情感。筆者曾遇到一名家境非常優越的學生,直面老師的諄諄教導,直面同學的勤奮學習,他自巋然不動。面對這種消極怠學的行為,我不是就其怠學進行嚴厲指責,而是抓住一個極易疏忽卻客觀存在的事實——他把學案裝訂得非常好,保管得非常好進行及時贊賞,在全班表揚了這種善于管理學習資料的行為。這次描述性贊賞的效果不可不謂驚人:他利用一個晚上把全部學案自學部分補得工工整整!
作為一種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習慣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起居、言談舉止、社會交往等無不顯露出某種習慣的痕跡。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對人的身體、思維和行為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智力與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們要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堅持嚴慈相濟,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離不開精細化、藝術化管理,正所謂提高教育教學實效“七分靠管理”。實踐證明,激勵性管理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沒。正如一位剛畢業的學習在畢業留言上所寫:老師,您的激勵措施對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學好思品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因此,提高思品課的教育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乃至智力與能力的發展,必須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美]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M].安燕玲,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2]謝樹平.新編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