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峰
(江西省萬載中學)
化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課程,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創新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對于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轉變原有的化學教學觀念,進行化學教學改革。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思維意識的創新。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進行改革。創新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成為教學改革的目標。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其能良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以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化學學科是以實驗實踐為主的學科,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實驗等教學實踐當中,充分挖掘其創新能力,以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操作,并將創新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化學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引領著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方向。
首先,改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效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教師和學生要積極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夠耐心地解答疑問。無論是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是在化學實驗當中,教師都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索,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次,由于化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實踐帶進課堂當中,構建開放性化學教學課堂,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增進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開放性的化學教學課堂,可以從生活的周圍找尋與化學相關的物品以及現象。比如,水壺當中的水垢、鐵質物品生銹以及鹽、醋等調味品都與化學有關。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從身邊的例子出發,進行化學實驗,做出合理的解釋。以加碘鹽的檢驗為例,探究食用鹽當中是否含有碘元素,通過淀粉遇碘變藍這一性質,采用需要的物質進行實驗。通過實驗發現淀粉不會變藍。但不能以此為依據來判定食用鹽中不含碘元素。在實驗當中加入一定的食醋,淀粉變藍。這是因為食用鹽中含有的是碘酸鉀而不是單質碘,與淀粉不發生反應。加入食醋的目的是為了加入酸性介質,反應生成碘單質,淀粉遇碘變藍,從而驗證食用鹽當中含有碘元素。只需要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就能夠對相關的化學知識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化學教學的目標。教學方法的創新,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某一主題,由教師提出,學生進行討論和研究,實驗過程由學生自行設計。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達出來,開發其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其創新意識。其次,針對某一化學實驗現象,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學生要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對實驗結果如果存在疑問,需要進行假設再實驗。一個問題,多種解答,從中探求最科學合理的答案。AlCl3溶液滴入到NaOH 溶液中與NaOH 溶液滴入到AlCl3溶液中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現象,這是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但通過反復實驗可以得出,形成差異的原因在于滴入溶液的量的不同而導致的。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學生解答自己的疑問,并得出正確的結論。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聯想,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做到舉一反三,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進行分類、總結和歸納,強化了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培養其創新思維。
創新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起點,同樣也是目標。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進行的當前,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化學教學。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化學教學當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構建開放性化學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創新化學教學方法,實現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新時期化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1]馬躍崇.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學周刊,2014(21):194.
[2]胡賢安.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0(1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