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霞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小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質疑
——《不懂就問》教學案例
柴玉霞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并啟發學生質疑。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學生在初讀課文后,為了讓他們積極思考,學會質疑,我這樣啟發: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你想解決哪些問題?現在提出來。小學生求知欲很強,于是爭先恐后地提問題,提出了各種各樣重要的或不大重要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正確地思維呢?
在教學《不懂就問》(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這一課時,在學生初讀了課文以后,我這樣鼓勵他們:課文題目是“不懂就問”,你想不想問呢?現在請大家把讀課文時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吧!
此時學生思維十分活躍,紛紛舉手。
生:老師,“私塾”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孫中山是什么人?
生:我想知道孫中山的先生叫什么名字?
生:“鴉雀無聲”是什么意思?
生:他們為什么都扎一根辮子?
生:“戒尺”是怎樣的尺子?
……
師:同學們讀書很認真,老師都被感動了,大家很會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那么,哪些問題對于我們理解課文有幫助,哪些問題不大重要呢?大家評議評議。
(學生同桌之間評議后舉手發言)
生:我認為“孫中山的先生叫什么名字”這個問題并不重要,因為課文中主要寫了孫中山小的時候不懂就問的事,而先生的名字與課文無關。
生:學習這篇課文,他們扎不扎辮子一點兒都不重要。
生:“孫中山為什么敢提問題”很重要。
生:我認為“私塾”這個詞語比較重要,我查閱了詞典,它是指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課文中指孫中山他們上課的地方。
生:我認為“鴉雀無聲”這個詞語對于我們理解課文很重要,因為同學們從來不敢向先生提問題,而孫中山提問題了,大家被孫中山的舉動嚇呆了,所以,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沒有一點兒聲音。
……
師生共同評議,從眾多的問題中篩選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生:同學們為什么從來都不向先生提問題呢?
生:為什么同學們都不提問題,而孫中山要提問題呢?
生:孫中山既然會背了,為什么還要提問題?
這些問題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重點,因此,我并沒有急于解答,而把這些問題留給學生思考,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伙伴,我也參與到討論中,并及時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也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后組織各小組匯報交流,同時指導朗讀相關句段,加深理解。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明白了孫中山從小就敢于提問,有不懂就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反思】
1.低年級學生知識積累少,生活閱歷淺,他們天真、好問、敢問,對眼前的一切,特別是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急于了解的渴望,針對孩子們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提問,引導他們學會提問題,提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有無研究價值,都證明學生在思考,說明他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所以,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表揚,這大大激發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并保護了孩子們求知的欲望。
2.學生提出問題后,讓他們評議:哪些問題是首先需要弄明白的?哪些問題是必須弄清楚的?哪些問題是需要課后查找資料而又不影響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使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思索,并控制自己的學習,這也是重要的互相交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好方式。比如,學生提出的“先生的名字”“戒尺”“扎辮子”這類問題,本堂課中我沒有及時做解答,但為了更好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是這樣啟發學生: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同學們課后去查找資料,問問家長,和你的伙伴一起尋找答案,然后我們再做交流,共同探討。這樣既調動了學生愛問、敢問的積極性,又激發了他們去探究新知的興趣,也有意識地培養了他們勤于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
3.在教學生怎樣質疑的嘗試中,我還注重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如,引導他們從課題上問,從內容上問,從重點句上問等,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是創新精神的表現,作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語文教學,尤其是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增強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獨創性與主動性。總之,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學情巧設問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并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會在質疑、解疑、不斷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地展開思維活動,不知不覺地促進能力的提高。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