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衛軍
(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崗中學)
微課的主要形式是“視頻”,主要的講解對象是“學生”,主要的觀賞時間是“課上”。它記錄了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學中圍繞某個重點、難點進行的精彩的講解和師生對話等教學過程。它主要是給學生傳遞教材內容,還可包括開放性問題的講解和討論、教學的反思、測試練習以及教師點評等。它雖然只是一個5-10 分鐘的小視頻,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建立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的應用。它和普通的教學案例、教學課件等不同,是一種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以微小、便捷、高效為特點的新型教學方法。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它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的形式是將知識點片段化,將每個重點都作為一個小的個體,去滿足不同的需求。在新教育環境下,強調的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是針對不同特點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微課的使用很好地滿足了這一要求,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資源供他們學習。初中生對自己的學習程度了解較差,在這一點上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給他們選擇需要彌補的知識點的微課視頻。然后讓他們記錄自己的學習心得,逐漸養成自己確定學習內容的習慣和能力,為自主學習和個性化教學提供便利。
微課因為其便捷性,還可以由老師經過選擇之后放到網上,或者是教學論壇當中,也可以拷貝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課下觀看學習,這樣大大擴大了教學時間和教學影響力。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學習中,提高了學習的互動性。另外,初中數學教學是基礎學習,學生對一些簡單的知識點有能力自己消化。因此,這樣的微課預習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下就對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他們在課上對自己感到疑惑問題的學習。例如,在教學有理數和無理數時,如果學生在課下就通過微課視頻預習的話,那么課堂上老師只需要列舉幾個易錯的數字讓學生來辨析就可以了。學生預習效果好,課堂表現就好,自信心就會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就會更加強烈,就會更加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對教學和自學都非常有幫助。
微課在課上的應用能夠讓老師脫離“老師”的身份,老師可以站在講臺下面和學生一起“聽講”。這樣老師一來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來確定教學的難度,從而可以在之后的課程當中進行調整。還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和自己一樣,也成了“學習者”,從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而且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更容易從第三者的角度上發現這節課是否有效。這樣老師對整堂課的宏觀把握就可以更加清楚一點,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會有更深的了解。在觀看完視頻之后,老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視頻中的教學內容,可以先讓學生講學習所得,然后自己再加以引導和評論。這樣師生共學的模式能夠跨越師生之間的鴻溝,同時作為學習者可以沒有障礙地交流,學生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教學反饋會更好,課堂氣氛也會更加活躍。
數學的精髓在于實踐,單純的知識性理解和運算是無法真正體現數學學習的意義的。因此,采用微課教學的手段,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應用的背景,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的微課視頻要求具有啟發性和生活性,能夠給學生一些具有生活實踐意義的啟發和指導意見。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時候,教學視頻中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性的小問題,例如,在魚塘中如何解決育苗數量的問題,一片地種多少樹木的問題。這些具有實踐意義又很有趣的題目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其背景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了不少。通過這樣的啟發,老師在課下也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題目,例如,讓他們去當地的養兔場或是養雞場等等,采訪他們是怎樣確定固定區域動物的數量的。在調查研究中,學生對一次函數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在應用中也提高了計算能力。
微課在初中數學當中的應用,能突破性地將教學做成“片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個性化的學習。當然還要注意提高微課教學的視頻質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發揮其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新教育環境下初中數學的教學。
丁兆蘭.讓數學課堂活起來:淺談學習《新課程教學法》的體會[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