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鷗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包鋼第五中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深入,人們對于高中生的德育問題是愈發重視,畢竟他們作為民族的希望,肩上擔負著重要的歷史責任。“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百年教學大計,最重要的并非是文化課的成績,而是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學習成績再好,若是品質不佳,也是枉然。然而當前高中德育面臨著很多問題,對于這些困境,需要教師積極采取策略應對,從而提升高中生的素養。
在很多高中學校,都是把高考放在第一位,教師對學生教育是,十幾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改變命運,所以除了高考,除了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這種教育方法并不正確,這是學校教學環境中的欠缺之處,如果在校園中形成了這樣的風氣,那么很不利于對高中生的德育。針對這種困境,需要從根源上改變,學校要更正學生的這種思想認識,要告訴學生,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素質更為重要,不能為了學習做一些有損道德的事。只有改變整體教學風氣,將德育擺在第一位,遠重于學習成績,才能真正地對高中生進行良好的教育。
德育,在很多教師看來,就是向學生傳播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告訴高中生要孝親敬老,樂于助人等。這樣的教育看似正確,但是內容卻有點枯燥。高中生早已厭煩了教師的說教,從小就是這樣,現在還是如此,這種說教實在是讓他們深惡痛絕,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針對這種困境,教師應當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用鮮活的例子輔助教育。例如,我們都知道,一個成功人士,必然是一個具有高尚品質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教師可以多向學生講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教師所講的都是源于生活實際,有根有據。如此,讓教育內容不再枯燥無味,對學生自然能起到德育效果。
總之,面對學校教學環境欠缺以及德育內容枯燥等教學困境,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解決策略,改變整體教學風氣,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如此,才能將高中德育貫徹落實到實際中,提高高中生的道德素質,培養他們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