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華
(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自哈佛大學的C.C.Langdell教授(1870)首創以來,已經從法學拓展到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醫學等不同學科的課程教學中。近二十年來,案例教學以其獨有的開放性、互動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在大學本科教學、研究生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傳統的架構下衍生出一些新的案例討論方式和課堂設計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課程的案例教學需要。桌面演練就是其中的一種。
傳統的案例教學法主要是以課前的案例策劃與準備、課上的討論組織與互動以及課后的總結與啟發為框架進行教學設計。通常在教學實踐中會發現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首先,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討論局限于部分學生。其次,以教師的有效組織為保證,存在著一定風險。第三,案例篇幅有限,了解過程和領會內容,兩者難以兼顧。第四,案例與案例之間的敘述是不連續的,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技能難以系統化。第五,案例可能會使學生形成一些不正確的概括化認識。最后,學生的討論受題目限制。
桌面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針對事先假定的演練情景,討論和推演應急決策及現場處置的過程,從而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練較多應用于應急管理、軍事指揮等課程教學中,通常可以在教室內完成,按內容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按作用可分為檢驗性演練、示范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桌面演練具有以下優點,可以克服案例教學自身的一些局限性。首先,桌面演練中每個學生的角色分工明確,趣味性大,可以全員參與。其次,具有明確的組織程序和方法。第三,提供案例背景,學員主動了解過程和內容。第四,學員知識技能得到系統化操練。第五,不正確的概括化認識容易被發現。最后,學生的討論不受題目限制。
桌面演練對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結構要求較高。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單項桌面演練、綜合桌面演練、研究性單項桌面演練以及研究性綜合桌面演練四種形式。
課堂組織和設計通常有以下步驟。首先,學生按10~15人一組,模擬演練小組。其次,確定小組長負責把握演練進度和會場討論氣氛。第三,提供地圖、角色卡、白板筆、白紙、彩色圖釘、膠帶等道具。第四,教師介紹演練的目的、范圍、時間、規則等基本信息。第五,閱讀案例,進入案例情景的描述部分。第六,為了保證發言質量,主持人應留給每位參演人員一定的準備時間,發言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清晰地闡述問題的解決方法,其他參與者在發言結束后補充和建議,發言應落實應急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第七,在討論中老師要注意控制討論的方向和氣氛,避免討論陷入誤區,以達到預定的演練目標。當所有的演練內容完成后,每個小組組長宣布演練結束。第八,演練現場應配備記錄人員,詳細記錄參演人員的發言內容,以利于演練結束后的總結評估。第九,教師介紹本次案例討論形式和要求。
陳向明.對教師實踐性知識構成要素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