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清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思練中學)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學科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由此看來,以教材為主陣地,并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感化教育學生,從而達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學的目的。
一般來說,學生對講故事具有極大的興趣和愛好。聽起來往往不愿離開,尤其是那些戰斗英雄人物的故事,更是聽得俯首帖耳。例如,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讓學生知道了鄭成功捍衛我們國家的領土完整,是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民族英雄。而那些像汪精衛一樣的人分裂祖國,就是可恥的民族敗類。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人類邁進“電氣時代”》一課的第二目“‘發明大王’愛迪生”時穿插《愛迪生的故事》,則可告訴學生要從小養成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良好習慣。只有用豐富的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學好本領,才能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教育的責任是培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現在,更要關注他們的未來。因此從小培育青少年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
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現代化迅猛發展,要豐富和積累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知識素養,以鮮明的態度,以知榮知恥,構筑感性的基礎,拓寬感性道德思路,就要做到:一是認真注釋名人名言警句。如,“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這些名言警句,學生不完全了解其意,經過教師詮釋,他們才會明白。原來,“學問和事業因為勤奮會越來越精通,獨立思考可使事業成功,隨波逐流則會導致失敗。”“富貴不是注定給誰的,往往是靠勤奮換來的。”多么明白清楚的詮釋,老師一講,學生全然知道了。二是認真攝取信息提要。信息資料內容復雜,單就某一方面來說,就讓你措手不及。如,關于“勤”的方面有: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一勤天下無難事。
汗水的河才能沖開理想之門。
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身平凡。
好吃懶做,到老不成貨。
勤奮于天才,實踐出真知。
勤快的人用手,懶惰的人用口。
懶漢一伸腰,勤者走三遭。
勤人過山易,懶人動指難。
坐倒話多,睡倒夢多,三天不做事變成笨婆。
以上內容,可說之處,無極不有。概而言之,就是告訴人們:人生在于勤。三是認真摘抄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流傳下來的口頭語言。如:“人看從小,馬看蹄爪。”“貪慣嘴,懶慣身,如此下去真不得。”等讓學生從辛勤勞動與好逸惡勞來判斷孰榮孰恥的界限,從而認識到“懶惰是貧困因素,勞動是幸福母親”的深刻哲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之魂,國之血脈。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那么在歷史教學中又如何讓學生易于感悟到這些內容呢?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妨利用編寫兒歌、順口溜等來實現這一目標。
兒歌、順口溜富于童趣的語言,易懂易記。讀來往往朗朗上口,學生尤為喜愛。因此,教師只要抓住這個特點,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不妨開動一下腦筋,編寫如此一首《“八榮八恥”歌》,其歌詞如下:
“八榮八恥”歌
熱愛祖國最光榮,危害祖國是蠱蟲;
服務人民乃根本,背離人民忘祖宗;
崇尚科學國力盛,愚昧無知家固窮;
辛勤勞動衣食俱,好逸惡勞兩皆空;
團結互助有真愛,損人利己事莫從;
誠實守信多賢德,見利忘義害己終;
遵紀守法身自正,違法亂紀國不容;
艱苦奮斗贏大事,驕奢淫逸去無蹤。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里,要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初步領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大意義。認真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逐步轉化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大有益處。
生命在于運動,知識在于積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已是當今素質教育的主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沒有肥沃的土壤,就不會出茁壯的幼苗,更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只有牢牢把握“收獲園”的建設,才能鞏固教育教學成果。因此,一要讓學生到學校圖書室去查閱相關信息資料及通過網上搜索相關材料,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范圍。二是要指導學生寫寫歷史小論文、談感受,從真、從善、從美去爭做弘揚時代正氣的主人。
總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是黨中央歷代領導人十分關注的大問題,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為此,我愿與未成年人一起,在開拓人生的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