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黎
(山東省濟南第三中學)
上了高二,文理分科,女生史某來到我班。進班之后不久就非常主動地追求一男同學,傳紙條、寫情書,造成極壞影響。而男生這邊一開始不愿意,后來在女生的猛烈攻勢下有所動搖,兩人越走越近。
對待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棘手,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吧,如果外在壓力過大,會使兩個學生更加堅定地站在同一戰壕里。處理不好,反而會助長兩人的關系。不管吧,危害又是有目共睹的。畢竟現在的任務是學習,會耽誤功課。此外現在學生的心智都沒有發育成熟,如不及時加以引導,就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正在我猶豫的時候,那位男生主動來找我談話,原來事情有了新的變化,在這個事件中表現較為被動的男生,發現自己剛開始面對這個女生的追求感覺有點自得,答應交往僅僅是虛榮心作祟,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面對女生張狂的表現,他也很看不慣,過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合適,向女生提出分手,沒想到的是那位女生竟自己將自己的胳膊劃破,并展示給男生看,借此要求男生繼續和自己交往。面對這樣的情形,男生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應對。
早戀,這個話題很陳舊,但又很新潮。說它陳舊,是因為幾乎每一屆學生、每一位班主任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這個問題;說它新潮,是因為這個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與時俱進,呈現不同的面貌和新特點。
現在學生的第一次戀情多發生在初中階段,甚至還有提前的趨勢。
五年前班里出現早戀現象的學生數量在百分之十左右,現在,一個班里涉及這方面問題的學生數量大為增加,并出現了跨班級、跨年級交朋友的現象。
以前,班里如果有這種情況,多是地下活動,處于一種朦朧的初級階段。以前是生怕別人知道,現在是唯恐別人不知道。大多數學生也不再認為這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有的女生甚至大膽地追求自己喜歡的男生,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勇氣。并且有的學生對愛情的理解出現較大的偏差,表現出這個年齡段不應有的成熟的想法。比如找男朋友就是給自己找個消費的金卡,找個朋友只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寂寞,或者證明自己很有本領等。總之,對愛情持一種游戲的態度。
在男生動搖彷徨的時候,我抓住這個機會給他分析了利害關系,明確了當前任務,重新確定了正確的學習目標,回到了生活與學習的正軌上來。
女生那邊就沒有這么容易了,情緒波動很厲害,并有自暴自棄的想法,并且不愿意和老師真誠地交流。她自傷的舉動,我既心疼又頭疼,我以此為突破口,告訴她:愛本身是很美好的,愛別人本來沒有錯,但在我們有能力愛別人之前,我們首先要愛護自己。我們不能傷害自己,更不能借此要挾別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無法愛護的話,又怎么能成為別人的保障呢?這些話對她有一些觸動,遺憾的是收效甚微。
后來,我聯系了她的家長,通過了解得知:她的父母忙于工作,平日對她關注甚少,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父母的管理方法簡單粗暴,出現問題就在家里打一頓,或跪一天。她的母親表現出對孩子很失望的情緒,在家里不和孩子說話。現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想要挽救,孩子已經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孩子對于與家長和教師的對話十分抵觸,溝通幾乎派不上用場。
在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史某的情緒終于穩定下來,她告訴我們,因為學習跟不上,壓力很大,覺得學習無趣。因為厭學,同時羨慕別的人有男朋友,所以自己也想試試。而在對方拒絕自己之后,覺得沒面子,同時又很失落,所以做出自傷的事來。
這個事件后,我意識到:
教師應向學生表明:男女生之間感情異常可以理解,但絕不提倡。處理方式“宜疏不宜堵”。在認可愛情本身是一種美好健康的情感的基礎上,必須讓學生明確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可以這樣啟發學生,為了對方也要把自己錘煉成一個優秀的人,為了兩人的將來,現在就必須完成作為一名學生的職責。盡量將這種情感向積極正面的方向引導。
同時要告訴學生,愛別人先要愛自己,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通過調查研究,過早涉入愛河的學生,大部分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不夠,有的是家長忙于工作,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有的是因為父母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要;有的是因為家庭破碎,使孩子對愛情失去了嚴肅認真的態度,而抱有游戲的心理。如果孩子愛的需求在家里得不到滿足,自然會向外尋求。在處理這類問題時,一定要和家長配合好,利用家長會或個別交談的機會,提醒家長對于敏感期的少年,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高中生情感好沖動,自制能力有限,在理論道德的判斷上還很不成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談戀愛很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出格事情,對這種潛在的危險,家長、教師、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認識。特別是具有早戀傾向的女生,對此更應格外警惕。
這個問題近幾年越來越突出,據調查,流產人員中,青春期少女的比例正逐年增加。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教育在這方面是滯后的,甚至是缺失的。
事實證明,學生也確實需要這方面的教育。目前學生對性知識的理解,主要來自網絡和一些不正規的書籍,這種接受途徑很容易誤導他們。這種問題也不容許我們再忽視了。看不到不等于它不存在,忽視它不等于它會自動消失。等到問題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受傷害最大的只能是孩子們。
高一下半年,學校為了配合艾滋病的宣傳,在各班進行了一次“換水試驗”,試驗結束后,我發現大家對這種事情有興趣,但對艾滋病并沒有基本的知識理解。在經過我的簡單講解之后,大家觸動很大,有許多人在那一周的周記上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針對學生性心理的自我認識缺乏和對異性好奇心理的情況,家長和教師應及時對他們進行性方面的教育。這一點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