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進,原本以單點形態的班班通,正在通過各種途徑實現網絡化、交互化,各個學校也建設了精品課自動錄播教室,全自動高清錄播教室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屬于優質資源的建設與應用范疇,在建設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方面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可以記錄課堂教學全貌,側重反映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策略,建立積累用于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和教學經驗交流教研資源;另一方面,用來錄制課堂教學過程,重點呈現教師傳授的知識,有針對性地錄制微課資源,構建在線學習的網絡教育資源。下面我們通過分析如下幾種理想使用模式,探索如何將這些錄播教室的功能發揮得更好。
本模式為基本功能模式,即學校有錄播需求時,系統自動將教師、學生、教師教學課件(vga 信號)通過指定策略自動跟蹤、切換,進行自動錄制或由人工導播手動操作,最終將授課內容錄制成視頻文件,收集整理或上交參賽。教師在課后可以對自己的課進行反復回放,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效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快速提升專業化素養。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在錄播的同時通過校園網絡實現對全部或部分教室的廣播,拓展校內授課、聽評課、備課的模式,還可以召開校園內各種會議,提升校園管理水平。
在上述校園內應用的基礎上,通過云錄播管理平臺,依靠高速的校際間網絡傳輸,在本校廣播的同時,實現遠程直播、點播功能,讓薄弱學校、偏遠學校的孩子也能同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構建一個跨越城鄉的網絡同步課堂,讓城鄉間學生相互“ 同化”“ 順應”,共同建構、共同進步。
在保證直播、點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應用層次,不滿足于單向的收看,讓物理上相互遠隔的兩個班級互動起來,教師在錄播教室授課的同時,遠端錄播教室的學生通過本地錄播教室的錄播設備,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的提問不僅本地教室學生可以回答,遠端教室的學生也可以舉手回答問題,兩個教室的學生也可以相互交流互動,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每個標準教室內安裝兩臺圖象采集設備,要求具備職能跟蹤及縮放功能,分別對教師授課過程和學生聽課過程進行圖象采集,同時在靠近講臺促安裝拾音設備,用于課堂教學的聲音采集,根據需要,對教師教學課件也進行整合錄制,最終實現對教學全過程的記錄,按需生成視頻文件,并通過系統平臺進行歸檔整理和發布,實現課程值班、課程點播的基礎功能,并結合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功能,將視頻發布,讓家長和學生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地使用各種終端如手機、Ipad對資源進行訪問。訪問平臺還應具有教學對視頻資源的點評功能,通過學生和教師相互評價,對資源質量做好把控,同時,對所有設備具備監管功能,使管理者對與系統內各種硬件設備的工作狀態實現在線管理,監測設備運行情況,實現管理手段信息化,通過對各種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形成分析報告,為下一步工作決策做好數據支撐。
在當前教育形勢下,城鄉教育存在著巨大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錄播設備的不斷更新,無疑為教育教學打開了另一扇窗口,恰當、充分利用錄播服務于教育教學,必定能推動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
[1]李芒,逯行.“ 聚焦方效應”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思路、模式和效果[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7-15.
[2]高鐵剛.信息技術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