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商貿職業高級中學)
高三復習課不僅要使學生取得高分,更要讓學生的人格得到發展完善。可是在高考升學壓力之下,很多教師拼命滿堂灌,學生被動大量做題,留下“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枯燥復習記憶,這顯然與新課改倡導的“ 自主、合作、探究”背道而馳。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應是每個高三老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復習課的有效性即調動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中,目標讓學生清楚,過程讓學生經歷,結論讓學生得出,規律由學生經過探索發現,讓學生通過復習課掌握有利于終身發展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本文從財會專業高三教學實踐出發,談談如何從凸顯主體、能動建構到能力提升,從而實現有效復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專業課的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考試大綱要求,知識內容特點及學情,因課制宜地設計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問題討論法、競賽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論哪一種方法,關鍵是讓學生真正“ 動”起來。
(1)小組競賽
在財會專業試卷中,單選、多選、判斷和填空題占了130 分,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學生總抱怨“ 背了忘,忘了背”。課堂上可嘗試采用小組PK,設置必答題、搶答題。課前,為了小組榮譽,各成員積極準備,相互提問,學習興趣倍增;課堂上幾次出現了爭先恐后的回答場面。在疲憊的高三課堂,這樣的課能夠讓學生從繁重的概念學習中解放出來,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識記易錯點。
(2)師生分析錯題
每次月考后,教師先做好數據分析工作,記錄每個學生的典型錯誤,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整理。同時讓學生課前自己分析錯題的原因。以下是學生歸納出的常見錯題原因:計算錯誤、審題不清、知識點模糊、完全不懂。針對不同的原因,引導學生制訂相應對策。比如,對于計算錯誤,每節課要抽出5 分鐘,進行限時計算訓練,以提高其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利用糾錯本記錄錯題并寫反思來解決知識點模糊的問題;對完全不懂的則要求老師提高講課的針對性,還可以借助“ 小老師”幫助學困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小老師們的能力也得到鞏固和提升。
(3)學生出試卷
復習了一個模塊后,讓學生根據考綱,自己出題,并寫明出題意圖,學生之間相互交換試卷,看誰的題目出得好。學生在命題過程中,從一個命題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對獲取的信息逆向思維,自主設計問題,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解讀信息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信息和評分標準的敏感性大大增強,他們的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培養。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及高考的壓力,高三老師平時不茍言笑,尤其校際之間、地區之間各個時段模擬考試成績的比較之后,臉色更加凝重。考得不好的學生總認為自己太笨,記不住學過的知識。針對這些學生,老師要用賞識的語言去鼓勵他們,下面方法不妨試一試。
(1)適時溝通交流,改善師生關系
與學生溝通交流,對于增進感情、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生來問問題或主動與老師談心,是帶著困惑來的,也是對老師的信任,老師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用敏銳的眼光發現學生問題,并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學生問題,使學生滿意而歸。還可以加入學生之間的QQ 群,在QQ 群里,學生往往是比較放松,容易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2)用科學的方法重建自信
我常用往屆學生高考成功的案例,勉勵學生及早樹立專業思想;讓學生相信只要肯學習,永遠不會遲。當然,學習一定要講究方法。心理學的遺忘曲線表明,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但如果之后多重復記憶就會記得很牢。根據該曲線,我要求學生將白天習得的知識點寫在便利貼上,每晚睡覺前,將當天所學知識擇其要點復述一遍,忘了可拿便利貼看一下;第二天早晨再復習,兩天之后再次復習,星期天休息,可將一周來便利貼上的內容換個角度提出問題,寫在一張紙上測驗自己,發現存在疑難或模糊之處,馬上解決,絕不拖欠。
另外,長時間單純識記一門學科知識的效果不好,大腦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復習效率低。所以,我建議學生交替復習不同學科,提高記憶功效;課間操、課外活動一定要走出教室,到操場上鍛煉。這不僅能增強了體質,而且能給大腦新鮮氧氣,有益提高學習效率。
財會專業選擇題、填空題分值高,兩項共120 分,涉及的知識面廣泛,提高選擇題的得分率是提高專業課成績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系統化地整理歸納知識是復習課的關鍵所在。自主建構知識網絡能使學生在知識整理的過程中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讓學生有更大的發揮自我的空間,有助于增加復習課的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基礎會計第一輪復習中,我給學生布置如下任務:(1)每個人能準確畫出“ 會計核算程序圖”,并能說出流程圖中每個步驟的含義;(2)針對流程圖中各環節,小組合作,總結出對應章節的知識點,每組至少選一章,做成PPT 在課堂展示,其他小組可找出不足并補充;(3)根據平時做的復習卷及月考試卷,分析整理出該章易混淆的概念、公式,以對比表格形式呈現。通過學生課前“ 動腦想”“ 動手操作”積極參與探究;課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與同伴的對話和交流中相互質疑和評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靈活地引導學生自然地由點帶面建構起知識網絡;課后學生自我總結,小組成員間根據知識網絡相互提問,也可自問自答,最終落實知識點。學生不用死記硬背編制各類賬簿、資產負債表的依據,對賬的內容,只要腦海中浮現“ 會計核算程序圖”,問題立刻迎刃而解。有了知識網絡,學生在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上的得分率明顯提高。
財務管理這門課的一個難點就是公式多,而且很多公式之間非常相似。例如,在財務分析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利潤率,這些指標的分子有的是營業利潤,有的是利潤總額,有的是凈利潤,極易混淆,這時在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可以巧妙記住這些指標。如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后是營業利潤;用總成本費用計算出的是利潤總額;由于總資產來源于所有者投入資本和舉債兩個方面,總資產給企業帶來的盈利當然包含償還的利息費用,即息稅前利潤;而凈利潤將直接導致凈資產的增加,所以凈資產利潤率是投入資本經營取得利潤的核心能力指標。巧用知識之間的聯系,可方便快捷地記住知識要點,但要做到知識的內化則必須反復用它,在用中內化。為了避免陷入題海,學生進行題后反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題后反思將知識內化為己有。
課堂上教師總習慣把結論直接給學生,學生“ 找路”的時間少,結果一旦遇到稍微靈活點的題目,便無從下手,尤其是財會專業的計算分析題的得分率不高就能說明這一點。以探究為主的復習課,提倡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獨立思考,自主發現規律、歸納結論。對于從自身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能靈活應用到實踐當中。
在基礎會計二輪的專題復習中,針對高考卷中的第五大題核算操作題(22 分),師生共同整理出經濟業務發生對會計等式的影響、總賬與明細賬之間的稽核關系、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制、錯賬更正等六大專題。在每個專題的復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合作探究,找出解決該專題的關鍵。比如,在一輪復習后學生能熟練背出“ 畫線更正法、紅字沖銷法、補充登記法”三種錯賬更正法,但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卻不能做出正確選擇。因此,在復習該專題時,我讓學生課前從近三年的高考真題及平時模擬試卷中搜集相關試題,教師將其印制出來,在課上限時完成。然后小組成員間互評,每組派代表上臺用幻燈片展示,并講解題思路。師生共同找到解題的關鍵點:(1)是否入賬?(2)如果入賬,憑證是否正確? 對癥下藥,提高了解題正確率。
本專題復習中,學生在課前搜集習題,參與課堂教學準備;在課堂中,通過學習小組的討論、互評,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學生擺脫了對教師的依賴,提煉出解決專題問題的規律,從而提升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的肯定、同學的鼓勵是促進學生進步和成長的動力。
采用以上方法,在2015 年單考單招中我所教財會班專業平均分達到240 分,最高分294 分(寧波大學錄取)。通過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不難得出高三復習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學會如何答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獲取知識,獲得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學生得到充分的探究空間,他們在課前積極準備,課堂上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注重學生之間經驗的分享與交流,課下自覺梳理知識,主動構建知識網絡,學習能力在合作探討中有了較大的提高。
不足的地方:學生是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的,復習過程中有個別學困生的參與度不高,這可能與基礎知識漏洞過大有關,在以后的教學研究中還應進一步關注他們,結合實際找到提高學困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方法。交流的氣氛過于活躍,如何把握課堂整體,不因整頓紀律而浪費寶貴復習時間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1]郭思樂.靜待花開的智慧:教育是效果之道還是結果之道:關于有效教學的討論[J].教育研究,2011(02).
[2]何善亮.復習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建議[J].當代教育科學,2012(02).
[3]黃達輝.“ 三研究”“ 三重視”提高高三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2(06).